
从“观光”到“体验”,从“门票”到“产业”,从“路过地”到“目的地”,黔西南州2025年“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旅游揽金增效,实现量质齐升,加速迈向全国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黔西南州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4.42%,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5.29%。该州旅游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在客源结构、消费行为、产业形态和产品供给上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战略转向。
假日期间,网红地标“花江峡谷大桥”成为新的流量引擎,是集观光、体验、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内地方特产、文化展示、观景平台、惊险的玻璃步道与蹦极项目、绚丽的夜间灯光秀与水幕电影等多样化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游客体验。

花江峡谷大桥。(图/刘朝富)
花江峡谷大桥突破单纯观景功能,以高参与度项目变交通设施为可玩可品旅游地;非遗、手工艺与乡村场景融合,满足游客“原真”“沉浸”需求,让游客从“被动观光”转向“主动体验”。
“双节”期间,该州省外游客占比达44.58%,旅游辐射力、吸引力显著增强,其客源结构从服务于省内及周边城市的“区域市场”加速向“全国旅游目的地”转变。
黔西南州旅游业成功超越“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桥旅融合”催生复合消费,实现产品供给精准化,针对年轻冒险家的极限项目、面向家庭的研学旅行、吸引体育爱好者的专业赛事等,实现了对细分市场的精准触达。

游客体验花江峡谷大桥“步步惊心”项目。(图/左超文)
假日市场的繁荣,得益于节前节中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工作举措。以花江峡谷大桥为超级IP进行重点推介,从2小时至2分钟的极致效率,成功吸引了大量中远程自驾游客。节日期间,该州策划了万峰林“金秋国庆”系列、贞丰“泼水狂欢节”、晴隆《火之魂》舞台剧等活动进行全域联动,形成强大目的地吸引力,有效将过境客转化为过夜客。
深化业态融合与场景营造,万峰林“峰潮集”、贞丰古城沉浸式活动等将静态观光转化为动态参与;夜间经济实现“游览-体验-消费”闭环,花江峡谷大桥灯光秀、各景区篝火晚会、无人机烟花秀等共同构建了全天候消费场景,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拉动餐饮、住宿等二次消费。

“峰潮集”开市活动现场。(图/黄飛鸿)
乡村旅游也在假期中释放主阵地效能。册亨万重山景区露营、板万村非遗研学、兴仁鲤鱼乐园火把节等,精准满足了游客对“乡土情怀”和“微度假”的渴望;布依族“八音坐唱”、苗族刺绣等民族文化活动深度融入,使乡村旅游从配套服务升级为重要的消费阵地。
此次“双节”假期的圆满收官,充分展示了黔西南州旅游业在扩大客源辐射、深化业态融合、提升消费能级方面的显著成效,为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支太檾
编辑 宋洁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