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北部的滨州“厚道务实”,这里没有喧嚣的网红标签,却以全球领先的铝业集群、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生态屏障的硬核实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答卷。一座低调的“宝藏小城”,正以从容之姿,完成一场惊艳的“实力出圈”。
藏在时光里的文化密码
滨州的文化气质,深植于其赓续千年的历史底蕴之中。这片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年轻土地,正将深厚的历史积淀化为发展活水,让文化基因在时代脉动中生生不息。
北临渤海,地处古代齐、赵两国交界地带,“临河、靠海、毗邻诸侯”的区位,为孙武及《孙子兵法》的诞生提供了最原始的土壤。这部著作穿越2500年时光,至今仍闪耀着哲学的光芒。滨州连续举办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吸引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经济界人士、企业家及乐安孙氏后裔代表,聚焦“孙子智慧”主题论道滨州,让古兵法的智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
“孙子智慧”与“营商之道”对话会
令人惊喜的是,滨州还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惠民胡集书会每年正月如期而至,这块延续八百年的曲艺活化石在今年焕发新声,刘兰芳、牛群等名家登台献艺,创新引入客家竹板歌、陕北说书《黄风起兮》等多元曲种,全息投影、飞屏互动等多媒体技术让古老书场焕发现代魅力。吕剧起源于滨州,作为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也迎来新突破——现代剧目《长调悠悠》成功首演,并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这些共同构成了滨州深沉而鲜活的文化底色,也让跨越古今的文化生命力在此焕发新生。
舌尖上的惊喜之旅
要读懂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是品尝它的味道。皮薄馅大、咸香满溢的“锅子饼”,是滨州人早餐桌上的温暖记忆;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的“芝麻酥糖”,则是走亲访友时最甜蜜的伴手礼。
依托黄河滋养与临海优势,滨州正将传统物产打造为现代化的富民产业。在“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无棣县,新建的5000亩“渔光互补”养殖基地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虾”的生态循环模式。如今,滨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虾品种4个,占全国总量的4/15,掌握核心种源家系超1000个,约占全国的1/5。与之齐名的“沾化冬枣”产业,紧紧围绕“冬枣产业名城”建设发展定位,推动冬枣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实现产业增效。通过新建的智慧农业示范园,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灌溉和智能温控,今年产量预计超7.5亿斤,产业产值将超70亿元,带动上万枣农增收致富。
沾化冬枣挂满枝头,果农喜获丰收
这些特色物产的成功,源于“品牌+标准+基地”的发展模式。在渤海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内,依托“养殖工船+深海网箱”的现代化养殖方式,盐田虾亩产提升30%;而下洼镇的万亩冬枣示范基地,则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径,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标准化管理。如今,这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物产,正通过冷链物流网络和电商平台,将滨州的味道送往全国各地。
此外,滨州还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滨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在2024年再上新台阶,主营收入达到2006亿元。拥有山东省唯一的畜牧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
从街头巷尾的烟火风味,到支撑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滨州舌尖上的至味,缭绕着温暖的人间烟火,也勾连起坚实的产业大厦。
产业发展的隐形冠军
滨州科技创新活力的迸发为其建起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
近年来,滨州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构建了“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拥有67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其中16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魏桥创业集团的智能化铝业生产线,机械臂精准挥舞,铝水在数字化控温下流转,最终变成薄如蝉翼的高端铝材;渤海活塞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过精密加工和检测的活塞鱼贯而出,它们将成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发动机的“强健心脏”。
魏桥轻量化基地的智能机械臂正在作业
立足于此,滨州并未满足于传统的“家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它正坚定地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通过政府主抓、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院校主动和人才主动的科技创新“五主并举”和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和未来产业协同化的产业创新“四化并举”,共同打造滨州的“5210N”产业集群,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2024年,滨州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总营收超过1.27万亿元。
生态建设的绿色奇迹
产业“硬实力”强劲的同时,滨州的“生态颜值”也在持续刷新。
这份“高颜值”的背后,是一条精明增长、内涵发展的清晰路径。近年来,滨州坚定走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提升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作为一体推进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总投资5554万元的秦台河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打造东区美丽幸福河道,成为一条集生态景观与幸福生活于一体的滨水廊带。
沿黄河大道14公里徐徐铺展,2万余株乔木撑起一片绿色苍穹,3500余丛花灌木依时令次第绽放,谱写出四季轮回的生动韵律。
同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四个结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魏桥创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利用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为铝业生产注入“绿电”;在港口运输领域,加快“公转铁”“公转水”“公转管”,大力实施“四港联动、四网联通”,建成10条“公转铁”货运专用线,去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230万吨。
华能滨州85万千瓦光伏项目
这些实践,正成为滨州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滨州样板”的坚实脚步。它生动诠释着,工业重镇与绿水青山并非取舍,而是共生共荣;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命题,更是充满潜力的未来经济之路。
民生改善的温暖答卷
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滨州围绕“一业三保七有”目标,用心用情织密民生保障网,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2025年上半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居全省第1位。
滨州坚持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五态并举”,建设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从“有”到“优”,勾勒出滨州民生建设的战略蓝图。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深入实施“绿满城市·花漾滨州”工程,上半年全市建成各类公园339处、绿道754.7公里,城市品牌越来越靓。
游乐场内欢声笑语,孩童们在设施间追逐嬉笑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顺应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生活需求、更高层次精神追求,滨州把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共同叠印出“心安城市”的温暖底色。
城市夜景璀璨,“心安城市”温馨祥和
滨州这份民生答卷,写在百姓的笑脸上,融进城市的烟火气里。它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滨州,正如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产业的强劲动力;既保持着小城的宁静安逸,又拥有大城市的发展机遇。这座城市的惊喜,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来源:鲁滨迅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