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银辉 王雅琴
国庆中秋假期,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内,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从此前一鸣惊人的“绿马玩偶”,到如今集展览、互动、消费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绿马之家”,甘博文创产品不断“破圈”,展现出文物活化利用的蓬勃活力,也吸引着我们探寻背后的密码。
文化是可持续创新的源头活水。甘肃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从古老神秘的馆藏文物,到多彩生动的陇原风物,都是文创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甘博文创的不断成功,源头就在于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一个又一个“爆款”产品,都是扎根甘肃文化沃土的结晶。他们并非简单复刻文物形态,而是深刻解读其文化内核,再以契合现代审美的形式重新演绎。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甘博文创的成功法门。
人才是可持续创新的核心要素。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人才。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甘博文创在选人用人上大胆突破,不拘泥于学历、经验等条框,更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好奇心、创新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他们的设计团队主要是90后、00后,既有丰富的创意、旺盛的激情,也更了解同龄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需求。正是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推动形成了富有创新活力的设计团队,使原本厚重严肃的文物,以轻松诙谐、萌态可掬的形象走进了年轻人心里,也让青年才俊的智慧成为驱动创新的不竭动能。
学习是可持续创新的不懈动能。保持创新的敏锐度,离不开持续的学习。唯有不断汲取新鲜营养,才能让创新这棵大树的根系广延。甘博文创团队坚持“走出去”,通过赴国内外考察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并汲取前沿设计理念、借鉴先进运营模式。同时,他们也将目光投向火热的生活,从时代潮流中捕捉公众的兴趣点。这些学习成果,既开阔了设计思路,又贴合了市场需求,也体现了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比如,对细节的反复打磨,对材质的精益求精,对尺寸的精准把握,等等。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生态。甘博文创的实践表明,当创新有源头、人才有平台、学习有成果,文化的“老树”就能萌发创意的“新枝”,以生机勃勃的姿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沉睡在展柜中的文物,也会在时代脉搏中焕发更加光彩的魅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