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十四五”期间,地处大巴山腹地的达州,依托巴文化重要发祥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组成部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关键承载地的独特优势,以“优布局、塑品牌、促消费”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绘就从资源富集到产业兴旺的蝶变新图景。
5A创建树标杆
精细化数字化服务暖人心
“从高速路口到景区内部,21块LED屏实时更新河流水质、温湿度数据;20个停车场、4000余个车位保障停车需求;400余套监控覆盖车流、人脸识别、森林防火。”在巴山大峡谷景区,5A创建攻坚机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廖化锐用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景区精细化数字化服务的底气。
巴山大峡谷罗盘顶风光。 (张靖 摄)
作为达州文旅“头号工程”,巴山大峡谷景区坐落于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地带,集地质遗迹、生物景观、土家风情与巴文化于一体。2023年10月,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文旅融合发展中心揭牌,全市首个国家级5A景区创建正式进入冲刺阶段,设施提质、环境提升、服务提能“三提行动”同步推进,让景区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样板”。
项目支撑强根基
“文旅矩阵”显特色
以巴山大峡谷创5A为牵引,达州文旅“家底”持续丰厚,构建起多层次、全品类的文旅矩阵:国家大遗址2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7个、国家级非遗4项,38座博物馆与10个图书馆(文化馆)遍布城乡;国家A级景区达34个(其中4A景区1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各6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各2个,名镇名村名宿9个,各类省级示范基地(营地)26个。
“十四五”期间,达州累计投入约200亿元,建成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以3000平方米展陈面积、9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古代巴人采桑场景,自2023年4月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通川区神剑园、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传承红色基因,宣汉月亮坪、大竹渔人部落等点亮生态康养与乡村旅游版图。同时,“巴小虎”系列文创、《梦回巴国》《土家婚俗非遗秀》演艺、文旅大数据中心及6个旅游民宿集聚区相继落地,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品体系。
数据见证高增长
锚定目标启新程
文旅产业的“热度”,正加速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能”。2023年,达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8.90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2024年,旅游接待量突破3074万人次、游客总花费483.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37%。目前,全市文旅市场主体超5000户,规上企业达367户,为“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达州正处于经济总量即将迈上3000亿台阶、进入“双高铁”时代的关键节点。2024年7月,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以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深度融合发展为引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为“十五五”文旅发展锚定方向。
“我们将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全力推动巴山大峡谷创5A与八台山深度融合,加快罗家坝、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链发展多元文旅业态,打响‘巴风賨韵·安逸达州’品牌。”市文体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秋芳表示,达州正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向着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全力迈进。
达州融媒记者:田蓉 郑嘉豪 毛露唯 何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