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没有出远门,但也不能在家待着,就在郑州周边溜达,找了几个周边的景点。
国庆节第一天,去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6月份新开的馆,这是国内首个全景式展示仰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史前文化做了详细陈述,是一个很低调的宝藏博物馆。
10月2日,趁着不下雨,又去了一趟巩义,参观了巩义石窟寺、巩义博物馆和宋陵公园,吃了一顿西义兴卤肉,就返程了。
路上跟朋友感慨,郑州竟然还有这么好的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内容丰富、文物价值、历史文化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但实在是“名不见经传”,游客很少,周边的面貌也一般,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文旅资源。
然后,前几天下雨我从东站蜜雪冰城门口过,看到冒雨排了好几圈的游客队伍,我真心觉得,郑州是时候提升一下城市的营销水平了。
郑州的城市营销不说对比西安,连隔壁的兄弟城市洛阳,都差了不知道几条街。
我不知道多少人去过“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但我个人推荐所有到郑州的朋友,都可以去看看。
这个馆肯定不如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丰富,但从展出形式、观展体验,以及对中原仰韶文化的阐释,都是河南博物馆里的独一份。
其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属于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部分,包括一个大公园,以及新旧两座大河村博物馆,目前公园还在建造中,这次推荐参观的是新馆。
(目的地导航: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进入大门,有一段长长的坡道,两侧夯土纹路的墙壁,特别有地层年代感。
墙壁上也很有细节,不是单纯的夯土,还有贝壳的“海洋古生物”,仿佛在传递一种沧海桑田的历史感。
进入主馆前的夯土墙壁,层层叠叠,非常厚重,且很出片。
在主馆入口前(应该是另一个入口,或者主入口),墙面浮雕着仰韶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分布,从西向东,孕育了中国的雏形。
对着这幅浮雕的,就是标志性的双水瀑,仿佛大河自上而下倾斜,绵延不绝。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整体呈现U字型,或者说像一个古代的合院,几个展馆依次分布。
如上图,整个展馆分为6个部分,9个核心的参观节点,仔细看的话,起码需要2~3个小时。
大家常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大河流域也孕育了许多的历史遗存,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族群,但血脉相承,源远流长。
大河村博物馆有很多地图与历史结合的展现形式,把当时的文物、农业发展、族群聚落呈现起来,很有历史交融的冲击感。
仰韶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彩陶。
大家是不是想起来河南本土的名酒,仰韶彩陶坊?没错,就是照着这个形制来的。
特别推荐大家仔细观看这个《仰韶印象》这个章节,通过声光电结合的方式,动态呈现了仰韶文化的变迁、亮点和历史,非常值。
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章节之一,其历史沿革、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能力,都是当时最高的水平。
大河村遗址时代的陶器不仅精美,而且遗存量非常巨大,也有大量的陶片碎片等,证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还是很高的,足够支撑大量的部落族群生活生存。
博物馆的细节设计也很不错,从卫生间标识,到洗手台,甚至内部装修,都有史前文化的符号。
放假第二天,我去了巩义,看了石窟寺、宋陵和博物馆。
巩义市诗圣杜甫故里,但其实这里也是河洛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为离洛阳很近,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比如这次去的巩义石窟寺,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不夸张地说,单纯从艺术造诣和文化价值上看,巩义石窟寺并不比传统的龙门、云岗和敦煌差,有些细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在此创建寺院,其子宣武帝时期开始凿石为窟,此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相继凿龛造像,留下了大量的佛教艺术珍品。
石窟寺的规模虽不及云冈、龙门石窟宏大,但其雕刻之精美、内涵之丰富,被誉为“国家之珍宝,艺术之绝品” 。
第一窟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也是国内石窟艺术的瑰宝。
这个飞天号称“中国最美飞天”,据说某个电视台用的Logo造型就是这个造型精美的飞天。
这些石窟造像,放在很多地方都是要用玻璃柜子罩起来的,但是巩义石窟寺大家可以随手触摸——当然,有标牌提醒“禁止触摸”,但因为没有安全距离,石像触手可及,很多石像甚至被摩挲出了光滑的表面……
我甚至想,如果有一天这个石窟寺火了,大概率得围起来,只能让大家远观,彻底拉开距离。
其实,除了巩义石窟寺,巩义博物馆里也留存了大量的石像生,很多还是从过来文物贩子那里追讨回来的,照片太多,我就没往上放。
巩义本来就是历史宝地,文化遗存众多,因为没有爆火,所以很多景点和文物的管理,还都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特别是暴露于农田里的宋陵,各种石刻雕像,曾经不少头像被盗,也说明管理堪忧。
总之,巩义这一趟,发现遍地是宝藏。
除了杜甫故里之外,巩义还有康百万庄园,泡在泥地里的宋陵……一大堆值得专门去一趟的景点,在巩义只能都是默默躺在农田里。
前面都是旅游推荐,到现在开始写正题:
郑州的文旅营销实在做得太烂了!
说实话,这几年郑州的文旅堪称“异军突起”,在洛阳开封的加持下,郑州作为交通枢纽,其实吸引了不少文旅游客。
郑州自己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文旅景点,除了之前嵩山少林寺、河南博物院等著名地点之外,《只有河南》、银基动物王国和冰雪世界、海昌、方特都吸引了不少游客。
但这还不值得沾沾自喜,河南、郑州都需要得更好。
就拿我开篇看到的那个蜜雪冰城来说,一个商业品牌的旗舰店,能够吸引那么多外地游客冒雨前来打卡,排队几个小时就为喝一杯茶饮,买点文创小零食回去。
明年如果胖东来郑州店开业,整个东站估计才是顶流打卡地呢,多少外地游客会慕名而来?
但这些游客都是靠什么吸引来的?
流量,互联网流量。
很多年轻人提起郑州,都是只有河南、蜜雪冰城和胖东来,这既是成绩,更是个现成的参照物。
郑州作为中国古都之一,其在网上爆火的品牌竟然全部是商业品牌,这是不是有点让人可惜?
对比洛阳、西安、开封,包括安阳,这些古都,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遗址、遗迹的文旅价值,成为了热门网红城市。
郑州除了少林寺和嵩山,有商代遗址,有全国历史第二悠久的文庙,单单是巩义就有上文提到的石窟寺、宋陵、杜甫故里,以及刚刚建成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这些优秀的文旅资源,网络上却流量平平。
我觉得真的太可惜了!
不是否定郑州文旅的成绩,而是郑州应该深度挖掘自身的优秀文化资源——大家可以看看江浙沪的很多景点,论历史、文化和遗存,有几个能跟郑州比呢?但他们都是国家4A景区,每年游客如织,商业价值爆棚。
反观我文中写的几个景点,绝对的超级宝藏,但开发、保护和运营都太弱了。
大家可以看看小红书上,多少人在吐槽巩义对石窟寺、宋陵的保护和宣传?
我看到有位博主冒雨去看宋陵,打车跑过去被出租车坑,到宋陵踩了一脚烂泥——很多人觉得这是原生态,我看到的则是保护缺失,体验极差——他想给当地提意见,发现巩义文旅都没有官方账号,连@都找不到人。
我去巩义石窟寺,按照导航走,快到石窟寺时要经过几百米的村庄小路,恍惚一种走街串巷的感觉,路面也很一般,两侧不远就是庄稼地,跟这么牛的景点,一点都不匹配。
这些优秀的资源,落到这种田地,好听点叫接地气,不好听点就是“没人管”。
我看到很多人还沾沾自喜:我们河南好东西多,再有名气的东西到这儿,都得”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觉得这不是好事情,只能说明我们管理运营的粗放,也说明我们在“守着金碗要饭”,暴殄天物。
我衷心地希望郑州文旅能在品牌宣传上提升一下,对标西安洛阳的水平,同时把那些历史瑰宝运营保护起来,这样会推动郑州文旅和城市品牌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不仅是财富,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楼市大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