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
青白江迎来旅游热潮,彻底火了
全区共接待游客142.64万人次
同比增长54.54%
其中,城厢古城接待游客90.10万人次
这座拥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
如何从相对冷门小众的千年古城
走向火爆出圈的热门打卡地?
这条蜕变之路,青白江做对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背后的故事
青白江在城厢古城的焕新中,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通过活化利用让历史与现代交融共生。
古城内分布着文庙、武庙、绣川书院等6处省级文保单位及6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以“修旧如故”为理念,既守住了文物的真实性,又为活化利用创造了空间。
滑动查看更多
双节期间,千年西街全新开放,上新汉代新都城遗址公园、川剧文化艺术中心、沙河书斋等近20个点位,大南街则开放三线记忆馆和1960工人食堂,将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旅体验元素巧妙结合,让游客在古今交汇中感受“活态的历史博物馆”。
这些项目不仅保留了古城的历史肌理,又注入了现代文旅体验元素,赋予旧空间以新功能,打造有文化,有温度,有深度的新场景。
青白江抓住自身毗邻大熊猫基地、三星堆、金沙遗址三大文旅IP的区位优势,开通三星堆、熊猫基地至城厢古城的直达旅游专线,不仅吸引了区外客源,更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激发多元消费潜力。
区内联合75家餐饮住宿商家,以票根经济加速引流,推出凭票根享折扣、领礼品活动。各商圈也各展其长,万达广场、凤凰新天地等推出各类主题促销及潮玩活动,如变脸吐火、游园会等,兼具休闲娱乐与购物狂欢,全方位释放假日消费潜力,助力"流量"变"留量"。
青白江通过精心策划文旅活动,营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盛事”的活跃氛围。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城厢古城、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十八湾村联动,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
节日期间,城厢古城变身为一座开放式剧场。十里红妆传统婚礼大巡游、NPC互动等活动贯穿主街,辅以古风市集、国风游园、古建文化展等丰富项目,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也深度参与其中。
TST国际街舞邀请赛、国风体育运动季“天府令”英雄争霸赛激情开赛点燃游客热情。“赛事+文化+旅游+消费”的融合模式,不断激活古城活力,推动文商旅体协同发展。
当夜幕降临,青白江的文旅活动并未停歇,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古城活力。鱼龙灯和非遗板凳龙巡游让人穿越千年,带领游客在灯火阑珊处重拾古人的浪漫情怀。
此外,还有啤酒音乐集市、稻田音乐节等活动点亮夜空,这种日夜衔接,不间断的文旅盛宴,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拉动了夜间消费。
青白江的乡村同样展现出独特魅力。十八湾村的稻田音乐节让游客在食物花园、自然农耕等自然研学中释放天性。朱家湾飞行营地无人机表演、航模研学、田园派对等活动精彩不断,展现乡村文旅多样魅力。
福洪镇云溪漫谷·青漫露营基地不仅是传统的山水露营,更融合了自然生态、异域风情与现代社交,打造“近郊度假乌托邦”。
文旅热潮背后离不开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古城内一处旧粮站改造为市民驿站,巧妙融合青砖黛瓦的古城韵味与现代公共服务功能,新增公共厕所、留灯书屋、休闲空间等模块,不仅是游客驻足休憩的驿站,更是周边市民日常生活的延伸。
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家珍专祠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假日期间常态化免费开放,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区博物馆打造多元趣味体验项目,如《古蜀》VR"穿越"千年、考古挖宝DIY等,以优质服务实现"文化场馆热起来,群众体验乐起来"。
如今的青白江,正努力做好文化保护传承,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游客感受往事可忆、当下可及、未来可期。
这个“双节”假期,青白江火爆出圈
掀起一场文旅热潮
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到
有文化,有温度,有深度的文旅新体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期待
青白江文旅的新精彩!
编辑:曹玉
编委:赵望
监制:陈军德
总监制:刘文芳
主管: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主办:青白江区委网信办、青白江区委外宣办、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
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热线
028—83306888
点转发
点留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