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刚过,估计不少人还在刷着旅行照片回味,可酒店、民宿老板们却有点愁,明明到处都是游客,景区堵得走不动道,火车票抢都抢不到,他们的生意却没见好。
你可能会纳闷,24.32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这么大的流量,钱到底去哪了?
先说说年轻人的旅行账,现在他们花钱特别分场合,不是一味省,也不是盲目花,而是玩起了两极分化。
咱们先看国内这边,节俭成了新潮流,但这不是抠,是会算账。
有人带全家去秦皇岛,住车里、自己做饭,洗澡就去洗浴中心,整个假期才花1000块;还有人扛着帐篷去露营,说住帐篷有野趣,还能省住宿费。
更有意思的是,社交平台上全是这类穷游攻略,谁能找到30块一晚带热水空调的医院床位,谁就是省钱大神,晒出来特自豪。
吃的方面更明显,酒店里的米其林没人挤,机关食堂倒成了打卡点。
重庆荣昌区政府食堂国庆开门,58块9道菜,人均不到20,3000个游客把大厅挤满,550斤米饭、250斤卤鹅转眼就没;
湖北黄冈15块四菜一汤,敦煌20块18道菜自助,大家宁愿排队也不去贵的地方。
还有路边的鸡排摊,老板忙到脸都没表情,生意比大酒店还好。你看,年轻人不是不消费,是只给值当的地方花钱。
再看境外那头,高消费全往那流了。国家移民管理局说,国庆每天约200万人次出入境,比去年多13万;飞猪数据更明显,95后(1995-1999年生)预订占比快到四分之一,05后更猛,同比涨了61%。
非一线城市的欧洲团订得火爆,出境包车订单翻了又翻,帕劳蓝洞潜水、京都清水寺打卡,年轻人愿意为这些国内没有的体验花高价。
在我看来,这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是理性升级,他们清楚知道钱该花在哪,不为没用的溢价买单。
年轻人这么玩,最受影响的就是国内酒旅行业。你听从业者的吐槽就知道,皖南热门线路的酒店,出租率掉了15%,连头部连锁都吃不饱;
广西酒店房价比去年低20%-25%,整个假期就4天满房,还赶上台风下雨;
大理更惨,有人说十年最差;连绍兴新昌尊蓝山居、上海虹桥新华联索菲特这些五星酒店,都得把国庆不加价延续到春节。
不少酒店还抱着老想法,以为黄金周就能随便涨价。
可现在年轻人不一样了,他们愿意花时间做攻略,却不愿为虚高房价买单,你一涨价,人家就去住车里、扎帐篷,酒店自然留不住客人。
那酒店就没辙了吗?也不是,有些已经开始变思路了。现在客人预订越来越临时,有人凌晨3点下单,早上6点取了行李就取消,就为了寄存个东西。
针对这个,东呈、华住这些连锁品牌推出18点前免费退订,看着打破了国际惯例,其实是摸准了年轻人怕计划变卦的心理。
还有酒店把房型拆成小时房半日房,接那些临时想休息的客人,虽然单个人赚得少,但盘活了闲置资源,整体收益反而稳了。
说到底,现在的旅游市场变了,年轻人用脚投票,重新定义了旅行的价值,不是住多豪华的酒店,吃多贵的饭,而是玩得开心、花得值。
酒店要是还盯着大堂多气派房价多高,肯定抓不住客人。
不如多想想怎么柔性服务,比如给露营的人提供淋浴充电,跟周边机关食堂、小吃摊搞个性价比套餐,贴近年轻人的需求才是关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