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8天假期,成功将国内文旅市场热度推向新峰值。
10月9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出游人数与消费规模双双实现显著增长。
同时,多家在线旅游(OTA)平台报告称,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跨境旅行、长线游与周边游同步增长。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8天长假,国内热门城市酒店预订同比增超两成,出境热门目的地机票预订增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旅游形态中,“夜游”凭借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此次假期旅游市场的新亮点。携程报告显示,双节期间“夜游”搜索热度环比涨超200%,成为游客出行的核心选择之一。
“小城热景”的崛起也为这个假期增添了惊喜。据了解,近期“鸡排哥”走红网络,带动景德镇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0%。
不仅如此,国庆叠加中秋,出游需求与团圆需求深度融合,让线下零售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
今年,“夜游”在双节假期中大放异彩,成为无数人假期出行的核心选择。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双节假期“夜游”搜索量同比暴涨386.5%。
在众多“夜游”目的地中,一批特色鲜明的景区脱颖而出,包括珠江夜游、鸠兹夜游演艺小镇、夫子庙秦淮河画舫、钱塘江夜游、长江夜游、闽江夜游台江旅游码头、武汉两江游览·夜游长江、鹭江夜游、百里柳江风景区、富春江夜游。
在重庆,长航两江游推出“盛世华章·江上团圆”三艘主题航班,将江景、灯光与节日氛围深度结合,在假期前四天,该主题航班游客接待量超去年同期,境外游客数量同比大幅增长129.5%。
同在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打造“场景+音乐+美食”沉浸式“夜游”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数据显示,该景区假期前五天接待游客71万人次,“夜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北京的“夜游”市场同样亮点纷呈。慕田峪长城与雁栖湖景区同步解锁“夜游”新场景,市民游客可沉浸式体验长城夜游、灯光秀、露天音乐会、夜晚游船等。据悉,10月1日至3日,两大景区共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
夜晚无人机烟花秀也成为夜间文旅的“流量密码”。携程报告显示,江西南昌国庆烟花秀吸引122万观众共赏,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8%,进一步释放了夜间消费潜力。
如果说“夜游”是假期文旅市场的“流量担当”,那么“素人网红”凭借真实与温暖的个人魅力,成为拉动小城旅游热度的“意外惊喜”,让更多小众目的地走进大众视野。
近日,在江西景德镇,“鸡排哥”偶然爆火网络,他以热情幽默的服务、实惠定价圈粉无数,成为当地新晋“网红”。
而这份个人热度,很快便转化为带动城市旅游的实际动能,从线上流量延伸到了线下消费场景。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以“景德镇陶艺体验”相关搜索量同比上涨144.6%。同时,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10月1日,景德镇酒店入住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
不难发现,“素人网红”对城市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一定程度上超越个体热度本身。而“鸡排哥”并非个例,此前,南京手摇咖啡阿姨、重庆荣昌“卤鹅哥”林江、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等等,均用真实的个人故事为城市文旅注入了鲜活的情感价值。
不过,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效文旅竞争力”,成为小城面临的共同课题。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强调,若想接住“素人网红”带来的流量,城市需将这部分流量引导至城市特色产业或特色饮食的宣传中。毕竟,素人网红的热度可能会随时间消退,但城市特色一旦成功传播出去,就能实现更长久的影响力。
在文旅市场火热的同时,国庆中秋双节也点燃了线下零售消费热情。
据新华社援引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10月1日至7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
在节日消费市场回暖的大背景下,头部商业地产企业旗下商场凭借精准的定位与丰富的运营活动,交出亮眼成绩单。
其中,恒隆地产旗下内地物业总租户在假期前四日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四日)增长约15%。国庆节当天,其内地物业组合的租户销售额按年增长逾20%,旗下七成营运商场均录得双位数增长。
新世界发展旗下K11内地商场业务表现同样强劲,在国庆黄金周实现整体销售同比按年增长23%。其中珠宝黄金类表现最为亮眼,按年增长45%。
除了头部商业地产,特色零售企业胖东来,也在双节期间展现出强劲的消费号召力。据财经杂志等媒体报道,胖东来国庆中秋8天假期实现销售额8.2亿元,超市、电器、百货、珠宝、服饰五大业态全面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双节消费热潮,既体现了国内文旅市场的多元化创新能力,也反映出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潜力,随着业态创新持续深化、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释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