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辖区景区共接待人数约175万人,门票收入约1273万元;抽取5家星级民宿共接待游客人数579人,营业收入14.42万元;系统抽取十家星级酒店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同比增长约12%,营业收入约2540万元、同比增长约22%......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的落幕,历下区文旅市场交出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场从核心景区到历史街巷、从传统观光到沉浸体验的全面升级。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历下区通过传统景区焕新、历史街区活化、科技业态赋能三大主线,勾勒出一幅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景区赋能:“老地标”玩出“新花样”
假日旅游的基底在景区,活力在创新。天下第一泉景区打破固有观光模式,以“泉颂华章”为主题,将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环城公园四大园区联动,打造集夜游、演艺、市集于一体的沉浸式游园会。千佛山景区则引入“天空驿站·飞跃千佛”低空游览项目,为传统山会注入科技感。这种“守正创新”的模式,使传统地标保持了核心吸引力,并通过延伸消费场景,做大了假日经济蛋糕。
街区活化:“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这个假期,历下区的历史街区成为现象级的文旅焦点。其中,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在三天内四次亮相央媒,成为观察历下文旅融合的绝佳窗口。其成功源于精准的“活化”策略:全国唯一的省会中心城区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此扎根,非遗项目在此变“展品”为“作品”,游客可亲手体验掐丝珐琅、泉水扎染,将“济南记忆”带回家。同时,国潮市集、馒头下午茶等新业态与传统风貌碰撞,假期前7天即吸引客流8万余人次,销售额超百万。
与之形成互补的,是国庆首日焕新亮相的后宰门街。它通过引入木作潮玩、泉水精酿等“首店”经济,在保留老街肌理的同时,成功转型为兼具烟火气与时尚感的休闲空间,与百花洲的非遗体验区形成有效联动,共同满足了游客“日品文化、夜享休闲”的多元需求。
科技融合:沉浸体验装上“新引擎”
“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假日体验打开了新维度。山东美术馆的“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综合运用AI、VR、AR、MR、XR等先进技术设备,打造了一个突破现实边界、充满奇幻与想象的世界;炁界[光·遇·愈]数字艺术空间同样运用多种先进技术,为游客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有趣的体验过程;山东博物馆推出的CaseLab元世界福尔摩斯沉浸式主题展,通过线上线下交互游戏、实景街巷还原、20余项互动装置及NPC角色扮演,打造多维度沉浸式探案空间,让游客仿佛穿越到柯南・道尔笔下的维多利亚时代……将静态展览转化为可步入、可互动的奇幻旅程,吸引大量年轻家庭群体,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
历下区假日消费的强劲动能,源于其构建的多元业态共生共荣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中,有天下第一泉、千佛山等“大树”作为流量支撑;有百花洲、后宰门街等“盆景”作为深度体验的特色空间;更有科技赋能带来的无限想象。它们彼此联动,形成了对游客全域、全时的吸引力。纵观历下这个假期的表现,其核心密码已然清晰:以文化为不变的内核,以业态创新为万变的桥梁。当千年文脉与当代生活美学在泉城大地深情相拥,历下区正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历下样本”。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源源 通讯员:刘国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