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郭凯倩
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广西各地深挖非遗资源,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非遗展演与沉浸式体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打造了“可看、可玩、可购、可乐”文旅新场景,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在点燃假日经济热情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在八桂大地绽放。
假日期间,一场场精彩绝伦的非遗巡游在南宁园博园上演。马山会鼓节奏激昂,敲出壮乡豪情;醒狮翻腾跳跃,憨态中尽显灵动;青海鲁沙尔社火高跷步步惊险,展现异域民俗风采;川剧变脸瞬息万变,引得观众阵阵惊呼;茶艺表演行云流水,传递东方雅致。古老非遗沿着景区主干道缓缓行进,与沿途的自然美景相映成趣,为游客带来视觉与文化的双重享受。
“本来只想在南宁逛,结果还看了青海、四川的非遗,相当于一次玩了三个地方,赚了!”来自广西北海的游客关先生直言此行收获满满。据南宁园博园景区工作人员丘子阳介绍,景区围绕“非遗聚园博 南宁烟花秀”主题,在展演之外增设非遗体验项目。剪纸体验区里,游客亲手学习剪刻传统纹样;生榨米粉体验区中,广东游客陈欣在指导下完成磨浆、打浆、压榨全流程。“自己做的米粉吃起来格外爽口,成就感十足!”她捧着刚做好的米粉笑着说。
在阳朔《印象·刘三姐》景区,“山水非遗庆华诞”主题活动将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活动以壮、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依托实景山水舞台,打造了非遗巡游、山歌对唱、千人红歌、民族乐器展演等互动环节。
活动现场,壮族青年男女身着锦绣民族服饰,手捧绣球以山歌迎宾;天琴、侗族琵琶的悠扬音色交织,与银饰碰撞的叮当声、扁担舞的明快节奏相融,构成一幅流动的民族风情画卷。更令人惊喜的是,原生态山歌与现代电子乐跨界融合,传统与潮流的碰撞让游客忍不住跟着节奏舞动,进一步加深了对广西山水人文的理解与喜爱。
在广西夜经济版图中,非遗元素的融入让夜间消费更具文化味。9月30日至10月2日,2025“活力夜广西”嘉年华梧州主场活动在梧州骑楼城火热开启。活动以“演艺+非遗+潮玩市集+互动体验”的模式,构建起“一站式”夜间消费生态。
骑楼城牌坊前,岭南风情快闪秀率先登场。“茶箩娘”手持茶篮翩翩起舞,醒狮踩着鼓点穿梭其间,生动演绎六堡茶文化与梧州特色非遗的独特魅力。骑楼潮夜集中,大东月饼、龟苓膏、六堡茶等特色物产,非遗藤编、榄雕等手工艺品,以及国风文创、网红美食齐聚,让游客在逛吃玩乐中感受梧州的烟火气与人文温度。
崇左太平古城的夜晚同样热闹非凡。作为假期重点项目,“踏浪飞人”和“打铁花”的表演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特技结合,滚烫铁花如星雨洒落湖面,火树银花的壮观景象吸引深圳游客万伟不停地用手机记录:“这次是专门来打卡打铁花,现场看比视频里震撼太多!” 此外,“月下游园” 主题巡游与“侬峒边关风物集”遗集市同步开启,壮锦、绣球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游客近距离触摸边关非遗的独特魅力。“太平古城作为广西的边关文化地标,通过深挖地域文化底蕴,以‘月’为线索串联全天节目,让游客感受‘家国同圆’的主题内涵。”景区负责人黄福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