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暑假总带着点不紧不慢的温柔。从等待开学的那几个月起,我没急着追赶什么热闹,反而慢慢摸清了对抗无聊的门道——不是把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而是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生活节奏,就像平江路的流水,不疾不徐,却把漫长假期浸润得格外惬意。

在苏州待久了,会发现这里连“消磨时间”都是件享受的事。最喜欢骑上自行车,沿着被树荫和小桥环抱的路慢慢晃:可能是从十全街拐进某条不知名的小巷,看白墙黛瓦间漏下的阳光在车筐里跳;也可能沿着金鸡湖岸骑行,风里带着湖水的清润,掠过耳边时连蝉鸣都变得柔和。那种不用赶时间、不用想目的地的松弛感,是在其他城市很难找到的。也是在这个假期,我格外清晰地感受到:选一个喜欢的城市待着,就像被温柔的潮水包裹——无聊了随便找个地方散心,目之所及都是合心意的风景,连空气里的氛围都让人安心,这种“被滋养”的感觉,比任何旅行攻略都来得真切。

西园寺是这个暑假里的“能量补给站”。没事的时候就会去,看寺里的猫蜷在石阶上晒太阳,毛茸茸的爪子搭在脸边,连呼吸都透着慵懒;去吃素面时,总能闻到汤底里香菇和笋干的鲜,面条吸溜进嘴里,暖意在胃里慢慢散开;偶尔会抄几页经书,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混着窗外的鸟鸣,把心里的浮躁都慢慢滤掉。尤其那天天气好,阳光透过殿宇的窗棂洒在经卷上,连许愿时的心情都变得格外澄澈——待在这样能量场干净的地方,像被一场温柔的雨洗过,整个人都透着清爽。

最意外的惊喜,是和旧友的重逢。通过初中闺蜜牵线,我终于见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同桌——说起来还有点绕,她后来转去了初中闺蜜小学的学校,成了闺蜜的朋友。之前诡密给我发她保研到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的截图时,我还玩笑说“等我考上苏大再要微信”,没成想真的有机会坐在一起吃饭。那天的黄鱼鲜得让人难忘,肉质软嫩得入口即化,连一丝腥味都没有;花雕酒泡的罗氏虾更绝,酒香裹着虾的鲜甜,嚼在嘴里满是满足。聊着小时候的趣事,说着现在的生活,突然觉得缘分真的很奇妙,兜兜转转,还是能在同个城市重逢。

运动是这个暑假里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周要是不安排一次运动,总觉得浑身不得劲——大概是因为身边的研究生朋友大多是体育生,连带着我也染上了“动一动”的瘾。有意思的是,这个校区没有传统的操场,跑步要去体育馆户外的跑道。中秋十六那晚,月亮特别圆,清辉洒在跑道上,连脚步都变得轻盈。跑累了停下来,看见一只小猫蜷在栏杆边,爪子收在肚子下,姿势软乎乎的,瞬间把所有疲惫都揉没了。

这个苏州的暑假,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满是让人舒服的小细节。学会对抗无聊,不是战胜了什么,而是接纳了慢下来的自己;在喜欢的城市里旅居,不是打卡多少景点,而是每一次散心都能遇见心动的风景;和旧友重逢、在西园寺发呆、在月光下跑步,这些细碎的瞬间凑在一起,就成了最珍贵的假期记忆。原来最好的暑假,从来不是“过得有多精彩”,而是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日子过成舒服的模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