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消费不断升级的当下,“接地气” 的乡村体验逐渐成为游客新宠。国庆假期期间,“大量游客在内蒙古捡土豆” 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金黄的田野里,游客弯腰拾捡土豆的场景,成为这个假期最具烟火气的风景。假期虽已结束,游客的热情却未消退,10 月 9 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文旅局顺势发布 4 条 “官方捡土豆路线”,明确土豆及田间剩余的娃娃菜、贝贝南瓜等蔬菜均可免费捡拾,既延续了假期的欢乐氛围,也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田野,感受秋收的喜悦与农家的温暖。
一、国庆热潮:50 辆车排长龙,田野里的 “捡土豆狂欢”
国庆假期的内蒙古太仆寺旗,秋高气爽,田野里的土豆早已成熟,农民们忙着秋收,田地里留下了不少遗漏的土豆。这些 “被遗忘的宝藏”,意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据当地村民回忆,10 月 1 日起,前往太仆寺旗的外地车辆就明显增多,其中不少游客是冲着 “捡土豆” 来的。在 304 国道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干沟路段,最热闹时,50 多辆车排成长长的队伍,从国道延伸到田间小路,车牌号涵盖北京、河北、山西等多个省份。游客们带着蛇皮袋、手提篮,甚至折叠小推车,兴高采烈地走进土豆地,弯腰在土里翻找,偶尔找到一颗饱满的土豆,都会忍不住欢呼。
“一开始我们还担心游客会破坏庄稼,没想到大家都很有分寸,只捡遗漏的土豆,还会把翻乱的土轻轻整平。” 太仆寺旗宝昌镇一位种植土豆的农民说,他家有 10 多亩土豆地,国庆期间每天都有二三十名游客前来捡土豆,“有的游客第一次进田野,连土豆长在土里都不知道,我们就教他们怎么看土垄、怎么找土豆,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们也觉得热闹。”
不少游客将捡土豆的过程拍成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视频里,金黄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游客们穿着休闲装,手里拎着装满土豆的袋子,脸上满是收获的笑容。有游客在视频里调侃:“国庆不去挤景区,来内蒙古捡土豆,既锻炼身体又有‘战利品’,这趟旅行太值了!” 还有游客分享:“第一次在地里亲手捡土豆,感觉比买的土豆香多了,回家煮了土豆炖肉,全家都夸好吃。”
极目新闻记者从当地政府了解到,这些田间的土豆均为农民秋收后遗漏的,不存在 “抢占农民劳动成果” 的情况,游客可免费捡拾。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当地村民还主动提供帮助 —— 有的村民会告诉游客哪片地遗漏的土豆较多,有的会借给游客锄头、篮子等工具,甚至有村民在田边架起柴火,免费帮游客烤土豆吃。“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洗干净了放在火里烤,外皮焦脆,里面软糯,撒点盐就特别香。” 一位帮游客烤土豆的大爷说,看着游客吃得开心,自己也跟着高兴。
国庆假期期间,太仆寺旗的 “捡土豆” 体验不仅吸引了家庭游客,还成了不少年轻人的 “小众旅行打卡项目”。有北京来的大学生表示:“平时在城市里很少接触农田,这次来捡土豆,既体验了农活,又亲近了自然,感觉特别放松,下次还想带同学来。”
二、文旅局 “宠客”:4 条官方路线,覆盖多地还能捡多种蔬菜
国庆假期结束后,不少游客在社交平台留言 “没捡够土豆”“还想再去”。为了满足游客需求,10 月 9 日,太仆寺旗文旅局正式发布 4 条 “官方捡土豆路线”,将分散的田野资源整合,方便游客精准前往,同时明确除土豆外,田间剩余的娃娃菜、贝贝南瓜、白菜等蔬菜也可免费捡拾,让游客的 “收获清单” 更丰富。
这 4 条路线均直达村落,覆盖太仆寺旗多个乡镇,每条路线都有明确的地点与特色:
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张志林沟村及沿线:这里是太仆寺旗土豆种植的核心区域之一,田野连片,遗漏的土豆数量较多,且周边有村民自营的农家院,游客捡完土豆后可就近品尝农家饭,体验炖菜、手把肉等当地特色美食。
宝昌镇黄土坑村及林家营子村沿线:该区域除了土豆,还种植了大片娃娃菜和白菜,此时田间仍有不少成熟的蔬菜,游客可一次性捡拾多种食材,感受 “一站式秋收” 的乐趣。
永丰镇周家营子村:村子周边的土豆地多为沙质土壤,长出的土豆口感软糯,适合蒸煮或烤食,且村子保留了传统的农家建筑,游客可在捡土豆之余,参观村落,了解当地民俗。
宝昌镇小五面井村沿线附近:这里的田野靠近草原边缘,捡土豆的同时,还能远眺草原风光,秋风吹过,田野与草原交织的景色格外壮观,适合拍照打卡。
太仆寺旗文旅局在发布路线时,还贴心附上了 “捡土豆小贴士”:建议游客穿舒适的运动鞋或防滑鞋,避免田间泥土弄脏鞋子;携带手套,防止捡土豆时被泥土里的杂物划伤手;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选择晴朗天气前往,既能保证安全,也能让体验更舒适。
“我们发布官方路线,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游客,避免大家盲目寻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范引导,让游客知道哪些区域可以捡,哪些区域仍在耕种,避免影响农民正常生产。” 太仆寺旗文体旅游广电局一名工作人员解释,文旅局在发布路线前,已与沿线村落的村委会及农民沟通,确保游客捡拾行为不会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干扰,同时也能让农民感受到游客对乡村的喜爱。
三、当地贴心服务:从烤土豆到民俗体验,细节里的农家温暖
太仆寺旗的 “捡土豆” 体验,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游客,不仅因为 “免费”,更在于当地村民与文旅部门的贴心服务,让游客在捡拾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农家温暖。
国庆期间,不少当地村民自发在田边搭建临时 “休息点”,摆放自家熬制的奶茶、煮好的玉米,免费提供给游客。在千斤沟镇张志林沟村,几位大妈每天早上都会带着柴火和铁锅来到田边,帮游客烤土豆。她们先在地上挖一个小坑,放进柴火点燃,待柴火变成炭火后,将洗净的土豆埋进炭火里,时不时翻动,确保土豆受热均匀。20 多分钟后,烤好的土豆带着焦香出锅,大妈们会用布将土豆包好,递到游客手中:“小心烫,慢慢吃,不够还有!”
游客李女士来自河北张家口,她在社交平台分享:“本来只是想捡土豆,没想到还能吃到热乎的烤土豆,大妈们特别热情,还跟我们聊当地的风土人情,感觉就像走亲戚一样亲切。” 还有游客收到村民赠送的自家腌菜、晒干的野菜,“这些都是村民自己做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带回家给家人尝,大家都觉得特别地道。”
除了田间的贴心服务,太仆寺旗部分村落还推出了 “农家体验套餐”,游客可付费参与磨豆浆、做农家饭、喂牛羊等活动。在宝昌镇黄土坑村,村民王大姐家的农家院每天都有游客预约体验:“游客可以跟我一起去地里摘蔬菜,回来后自己动手做饭,用大铁锅炖土豆、炒鸡蛋,很多城里来的孩子第一次用柴火灶,觉得特别新鲜。” 王大姐说,通过这些体验,游客不仅能带走捡来的土豆,还能收获一段难忘的农家记忆。
太仆寺旗文旅局也联合当地农家院,推出 “捡土豆 + 住宿” 优惠套餐,游客预订套餐后,可享受农家院住宿折扣,还能获得当地特产小礼品。“我们希望游客不仅能来捡土豆,还能多停留几天,逛逛周边的草原、村落,深入了解太仆寺旗的文化与风光,让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旅局工作人员说。
四、温馨提醒:尊重意愿、注意安全,抓住秋天的尾巴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太仆寺旗的 “捡土豆” 窗口期也在慢慢缩短。10 月 9 日下午,太仆寺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提醒,目前当地田间仍有土豆可捡,但随着气温下降,夜间田地可能会出现结冰情况,不仅影响捡拾体验,还存在滑倒风险,建议有兴趣的游客尽快规划行程,抓住秋天的尾巴。
同时,工作人员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首先,捡土豆时需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若田间有 “禁止入内” 的标识,或农民明确表示仍在耕种,请勿擅自进入;其次,田间可能存在农机设备、灌溉管道等,游客需注意脚下安全,避免磕碰;最后,秋季天干物燥,田野周边多为草地,严禁携带火种,防止引发火灾,“如果想体验烤土豆,可在村民搭建的指定区域进行,不要自行在田间生火。”
当地村民也给出了实用建议:捡土豆时尽量选择上午 10 点后、下午 4 点前,此时气温适宜,泥土也相对干燥,方便翻找;挑选土豆时,优先选择表皮完整、无破损的,这样的土豆更耐储存;若捡到的土豆较多,可将其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去除表面泥土后再装袋,避免土豆受潮发芽。
对于游客关心的 “如何联系当地农家院”“路线是否需要提前预约” 等问题,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4 条官方路线均无需预约,游客可直接自驾前往,沿途有村落标识,也可通过太仆寺旗文旅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农家院联系方式,提前预订住宿或咨询当地情况。
五、乡村旅游新探索:从 “捡土豆” 看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
太仆寺旗的 “捡土豆” 热潮,并非偶然。近年来,太仆寺旗一直在探索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试图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体验相结合,让游客从 “观光” 转向 “参与”,从 “路过” 变成 “停留”。
太仆寺旗是内蒙古重要的农业旗县,土豆、蔬菜种植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以往,农民秋收后,田间遗漏的农产品多会浪费,如今通过 “免费捡拾” 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浪费,还吸引了游客,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据当地文旅部门统计,国庆假期期间,太仆寺旗接待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40%,其中 “捡土豆” 相关的乡村体验游客占比超过 60%,不少农家院的入住率达到 100%。
“‘捡土豆’看似简单,却满足了游客对自然、对劳动的向往。” 太仆寺旗一位文旅从业者说,现在的游客越来越追求 “真实的体验”,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在田野里亲手捡一颗土豆,比在超市买一袋土豆更有意义,因为它承载了劳动的快乐、自然的馈赠,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动。”
未来,太仆寺旗文旅局计划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在 4 条 “捡土豆路线” 沿线设置指示牌、休息亭,增加垃圾桶等环保设施,同时培训当地村民成为 “乡村向导”,为游客讲解土豆种植知识、当地民俗文化,让 “捡土豆” 体验更具深度。“我们希望‘捡土豆’能成为太仆寺旗的一张文旅名片,吸引更多人走进这里,了解这里,爱上这里的田野与人文。” 文旅局工作人员说。
近日,已有不少游客根据官方路线前往太仆寺旗捡土豆。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趁着周末,带着家人自驾前往千斤沟镇张志林沟村:“孩子第一次在地里捡土豆,兴奋得不得了,还跟村民学了怎么分辨土豆好坏,回家的路上一直说‘下次还要来’。” 张先生说,这次旅行不仅收获了满满一袋土豆,更收获了全家的欢乐,“这才是假期该有的样子。”
随着秋意渐浓,太仆寺旗的田野里,仍有游客弯腰拾捡的身影,他们的笑声与田野的风声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这场因 “捡土豆” 而起的文旅热潮,不仅让游客体验了秋收的乐趣,也让太仆寺旗的乡村旅游焕发新的生机,为更多地区探索 “农业 + 文旅” 的融合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截至目前,太仆寺旗文旅局仍在通过官方渠道更新田间情况,为游客提供最新的 “捡土豆” 指南,等待着更多人前来,在秋天的田野里,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