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泾县会馆开馆典礼暨“京地文化长廊”会馆文化消费周启动仪式在前门三里河会馆群落精彩亮相。蕴藏着皖南山水灵韵的泾县会馆,以全新姿态出现在前门东区。

文脉绵延 新场景再续历史记忆
开馆典礼在黄梅戏《夫妻观灯》的悠扬旋律中拉开帷幕。东城区与宣城市领导共同揭牌,泾县在京同乡代表,以及韶州会馆、石埭会馆、颜料会馆、临汾会馆等多家会馆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这不仅标志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泾县会馆焕发生机,也预示着两地文化交流合作开启新篇章。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来到长巷头条60号的泾县会馆,感受悠久绵长的文化底蕴。青弋江的柔波赋予儒雅气质,皖南的青山给予沉静心性,凝结成“中国宣纸之乡”的独特魅力。

会馆设置五个展区,分别从环境生态、技艺传承、品牌价值、文化内涵与艺术呈现五大维度,借助数字技术和科技互动设备,全面阐释宣纸文化的深厚底蕴。走进会馆,不仅能系统了解到宣纸制作的108道完整工序,还可以亲自体验“捞纸”“晒纸”等核心技艺,直观感受到非遗工艺的精妙。


“纸韵千年——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同步开幕,共展出中国画名家作品25幅,展出时间持续到10月26日。

这座会馆将泾县的山水人文、非遗技艺浓缩于此,让跨越千里的历史记忆在当代文化场景中得以延续,成为传递乡情、感受传统艺术魅力、助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文化载体。
文韵悠长 新使命开启时代华章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泾县宣纸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这种始于唐代的纸品因原产宣州府得名,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红星牌宣纸作为新中国宣纸业复兴的见证者,选用上乘材料、沿用传统工艺生产,成为海内外书画爱好者的选择。如今,泾县会馆作为红星宣纸非遗交流中心,不仅是对古建文物、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更为京地文化交流互鉴搭起崭新的平台。


据会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泾县会馆开馆得益于《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深入实施,希望以此为契机,探索“非遗+会馆+消费”的新模式,让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消费符号,助力京地文商旅融合发展。

文化交流 新活力激发区域动能
为进一步激活会馆文化活力,10月11日至19日,以“聚京彩・游会馆”为主题的“京地文化长廊”会馆文化消费周活动也同步启动。
据悉,本次消费周整合了泾县会馆、韶州会馆、石埭会馆、颜料会馆等多处文化空间资源,精心策划了“荟・京地风物”“购・庭院雅集”“演・京地和鸣”三大核心板块。活动通过将地方风物展示、庭院创意市集、非遗艺术演出等多元形式与沉浸式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旨在打造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消费新体验。
“荟・京地风物”板块,将联动会馆原发地城市,在会馆院落展销原发地特产,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京地文化交流互鉴。“购・庭院雅集”板块,将在会馆群落文物空间设立小而精的“庭院微市集”,销售文商旅融合特色产品,为市民提供更沉浸、更安静的文化消费和体验空间。“演・京地和鸣”板块,将以颜料会馆为舞台,集中展演京地文化艺术,营造会馆群落文化氛围,以“观演前后”消费激发街区活力,推动文化消费空间焕新升级。

百年会馆承载着薪火相传的历史文脉,也是京地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见证。如今,前门会馆群落通过创新性的活化利用,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促进文化消费与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不仅持续为区域发展赋能,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张维民 邓伟 王贵彬 魏彤 区委宣传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