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那些出国玩儿的人回来了吗?没有出国的网友是不是也刷到了很多国外热门景点的视频?甚至在接近北极的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个假期也挤满了中国人。
其实,假期之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就曾做出预测,今年的出境游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中国人喜欢去的国家有哪些?出境游火爆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变化呢?
世界街溜子
位于挪威北部、靠近北极地区的罗弗敦群岛,常住人口仅有 2 万多,原本是鲜少有人问津的小众之地。但这个国庆假期,这里的主干道出现了罕见的拥堵,仅供两辆车双向通行的沿海公路被中国自驾车辆排成长龙,行驶速度降至每小时 10 公里以下。
车窗里不时传出不同口音的普通话,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峡湾与雪山,临时观景台边总能看到驻足拍照的中国身影。岛上标志性的红色渔屋前,木质栈道上排起了等待拍照的队伍,有人穿着民族风服饰,有人戴着定制草帽,都想将渔屋与雪山同框定格。
一家可容纳 50 人的中餐厅从上午 11 点就开始排队,等位牌显示前方还有 15 桌,老板忙着调运食材,每天要接待 300 多客人,是平时的 5 倍之多。
数千公里外的瑞士采尔马特小镇同样被中国游客的身影填满。这座以马特洪峰为标志、禁止燃油车通行的宁静小镇,国庆期间随处可闻普通话交流声。
小镇中心的巧克力商店里,当地店员用略带口音的中文介绍着不同口味的产品,从黑巧克力纯度到杏仁牛奶巧克力的特色,讲解得十分细致。
前往马特洪峰观景台的缆车队伍从早上 8 点排到中午,车厢里游客们兴奋地讨论着雪山历史,抵达观景台后纷纷涌向围栏拍摄全景,有人轻声喊 “麻烦让一让,谢谢”,周围同胞都会主动侧身。
小镇民宿几乎全部满房,不少房主特意准备了中文入住指南,房间里还配备了热水壶和转换插头,贴合中国游客的生活习惯。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留下了密集的中国游客足迹。在出海观鲸的船上,除了本地船长,乘客全是中国人,大家用普通话交流着观鲸心得,完全无需担心语言障碍。
有游客表示,原本想选个小众目的地避开人群,没想到还是被同胞 “包围”,但能和同语言的人一起分享旅途见闻,反而多了份亲切感。这些场景让 “中国人放假了” 成为全球共识,曾经新马泰主导的出境游版图,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出境游暴增
这种改变的背后,是出境游规模的持续扩大。国家移民管理局 9 月 28 日预测,国庆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 200 万人次,这一预测在旅游数据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今年国庆与中秋叠加形成 8 天长假,不少人通过请假将假期延长至 12 天甚至更久,有人 9 月底提前出发,有人 10 月 9 日后续补假,只为一场尽兴的长途旅行。
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推动了订单量暴涨,国内游客预订了全球 599 个城市的机票,其中新增 79 个旅游目的地城市,多个热门国家的酒店预订量翻倍增长。为了避免旺季涨价和一票难求,有人早在年初就锁定了国庆机票,截至假期前,出入境机票预订量已超过 179 万张,日均同比增长 13%。
目的地选择的洗牌更为明显。以往稳居出境游热门榜首的泰国,今年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减少 7.2%,仅 2190 万人次,核心原因是中国游客的明显分流。东南亚市场的热度转向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尤为突出,平时约 1000 元的酒店房型在国庆期间飙升至 7000 元,仍一房难求。
日韩则成为此次假期最受青睐的目的地。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前 8 个月,中国游客访问量累计达 671.16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46%。国庆期间,飞往日本的机票价格涨至平时的两到三倍,东京银座的酒店价格从去年同期的每晚 700 元涨至 1300 元。
为吸引中国游客,日本酒店行业主动调整规则,取消了以往普遍存在的不可取消条款,促使更多人提前订房,有游客未出发就已花费 23000 元,其中往返机票 1 万元,酒店每晚 1300 元。关西机场的入境队伍排起长龙,部分游客办理手续耗时长达两小时,飞往日本的航线几乎天天爆满。
韩国也凭借政策调整收获了旅游热潮。国庆前,韩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这一举措直接带动旅游热度攀升,假期期间韩国旅游商品订单量增长 53%,酒店预订量增长 135%。
作为对中国允许韩国游客免签入境的回应,这一 “相互性” 政策不仅便利了出行,更吸引了大量家庭游客和中老年群体。韩国免税店也顺势调整策略,转向高端市场,新世界免税店等机构已接待数千名中国企业奖励旅游团,试图借助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摆脱低价竞争。
出境游市场的变化,本质上是旅游观念的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出行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打卡观光,转而追求深度体验。
常出国的游客对常规景点渐失兴趣,年轻人则偏好标新立异的小众目的地,这种需求在网络攻略的推动下形成共鸣,使得小众景点也迎来大量中国游客。
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多元化需求得以转化为实际消费,从东南亚短途游到欧美长线游,从城市观光到荒野徒步,不同偏好都能找到对应的出行选择。
这种观念转变正推动出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国内飞往北美的航班数量仅恢复至 2019 年的 85.4%,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而航线增加将为长线旅游提供基础支撑。
除了传统热门的欧美国家,非洲和中亚腹地也开始进入中国游客的视野,旅游不再局限于经济发达地区,更多是为了体验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氛围,这种趋势正逐渐与西方旅游观念接轨。
旅游需求的升级也对假期安排和行业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游客对假期的期待不再止于延长时长,更希望实现错峰出行等人性化安排。
为适配这一需求,各国纷纷优化签证政策,挪威将旅游签证办理时间从 15 个工作日缩短至 5 天,有效期延长至 5 年;日本推出 10 年有效期旅游签证,团队签证停留天数从 15 天延长至 30 天,都为便捷出行提供了保障。
来源:大众网泰安:国庆出境游太疯!挪威小岛被挤爆,满街都是普通话
环球网:将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临时免签政策 —— 韩国多举措吸引中国游客
搜狐网:2024 年旅游新趋势:日本签证放宽、冰雪游热潮来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