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金秋时节,当晨曦轻抚黔西南的层峦叠嶂,一座横跨天堑的巨龙——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傲然通车,如一首镌刻于云端的史诗,向世界展示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和解。这个“横竖皆世界第一”的建桥奇迹,不仅以625米的高度俯瞰地球裂缝,更以1420米的跨径串联起山河的脉搏。漫步其上,咖啡厅的醇香与峡谷的雄浑交织,人们的足迹与风的呢喃共鸣,每一处设计皆诉说着“桥旅融合”的前瞻和匠心。今日,我为这历史的丰碑谱写赞歌——通俗如民谣,诗意若星河,愿其魅力如江水奔流,永驻人心。

云端之上的花江峡谷大桥。尹刚 摄
壮景天成,俯仰皆惊鸿。
立于桥面,恍若踏足云端。脚下是深达625米的峡谷深渊,江水如碧带蜿蜒,山峦似巨龙蛰伏;抬眼望去,14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横跨天际,将贞丰与关岭的险阻化为咫尺。咖啡厅临窗而设,一杯热饮在手,俯览的不仅是“地球裂缝”的鬼斧神工,更是人类以毫米级精度“穿针引线”的豪情——建设者借北斗导航与无人机技术,在600米高空织就这“天堑变通途”的锦绣。风过处,云雾翻涌如海,桥身轻颤似琴弦,仿佛三叠纪古海洋的遗迹在低语。此情此景,非“壮观”二字可尽述,而是天地人共鸣的交响。
人性至微,步履皆温情。

花江峡谷大桥。尹刚 摄
大桥之美,不仅在巍峨,更在细微处见深情。桥下专设的人行跑道,如一条丝带缠绕峡谷,让跑者与清风竞速,与飞鸟同行;孩童的笑语、旅人的驻足,皆成风景。这便是“桥旅融合”的魂魄——以“中国脊梁”为魂,化通行工具为“奇观、奇幻、奇趣”的乐园。昔日,两岸民众绕行两小时方能相见;今朝,两分钟驶达,联接与商机瞬息抵达。云渡服务区静侯桥畔,未来更将承载攀岩、滑翔之趣,桥梁成为“世界峡谷极限运动胜地”。人性化非虚言,是缩短光阴的暖意,是俯仰皆自由的馈赠。
匠心所至,铸高桥桂冠。
回望三年建设,每一寸钢索皆刻满智慧的烙印。面对峡谷强风,工程师以风洞试验“听懂风的密语”,利用2000兆帕高强钢丝与智能缆车,在喀斯特绝地创下21项专利,为中国桥梁立下新标。这“世界第一”不仅是数字的桂冠,更是“中国速度”的缩影——从2022年开工到今日通车,三年间,毫米级的精准吊装、光栅光纤的应力监测,皆成国际首创的“标杆”。高瞻远瞩者,非独见山高,更见民生所系:大桥通车,六枝至安龙的车程折半,黔西南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文旅经济如春潮涌动。

花江峡谷大桥。尹刚 摄
通途如诗,历史当长歌。
花江峡谷大桥,是钢铁的脊梁,亦是文化的血脉。它让险峰成坦途,让天堑变画廊;其咖啡余香未散,跑道足印犹新,却已载入史册。当夕阳为桥身镀金,我们方知:所谓奇迹,不在征服自然,而在与之共舞;所谓纪念,不在石碑铭文,而在每个俯览峡谷的瞬间,唤起对创造者的礼赞。此桥如一首未竟的诗——横竖皆世界第一,俯仰皆人类之光。
文/仇学英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