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国庆时。七天长假,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场计划已久的旅行,是一次阖家团圆的奔赴。当我们收拾行囊,通过手机APP瞬间购得车票,规划着是乘坐风驰电掣的高铁,还是自驾于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时,或许很少会想起,这份“说走就走”的从容,在并不遥远的过去,还是一种奢望。
这小小的出行之变,正是我们感受国家发展最直观、最平实的切口。
记忆里的国庆出行,曾是一场“战役”。绿皮火车里摩肩接踵,车厢内混杂着各种气味,买票要靠“肉搏”,漫长的旅程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高速公路初兴,但拥堵已成常态,几小时的路程动辄翻倍,“在路上”本身,就是旅途中最耗时耗力的部分。那时,我们对“远方”充满向往,但抵达的过程,总伴随着几分艰辛与无奈。
而今,变化悄然发生,且已成常态。“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将千里之遥压缩至朝发夕至。曾经需要辗转颠簸的返乡路,如今被“小时圈”轻松定义。车厢内明亮整洁,秩序井然,旅客们或小憩,或观影,或处理公务,旅途的舒适度与效率今非昔比。高速公路网越织越密,服务区变得像小型商业中心,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铺就绿色坦途。即便遭遇拥堵,信息的实时推送、沿途的保障服务,也让等待少了几分焦躁。
这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是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基建实力,是科技赋能下愈发智能的交通管理体系,是无数建设者、运营者和服务者在节日里的默默坚守。它不张扬,却实实在在地提升着亿万国民的出行品质,缩短着时空与心理的距离。
从“在路上”的艰辛到“抵达”的便捷,国庆出行这面镜子,映照出的不仅是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惠及民生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发展的意义,最终要落脚于人的体验,落脚于让每一个普通人的寻常日子,过得更舒心、更便捷、更有尊严。
这个国庆,无论您选择何种方式出行,都不妨在享受这份便捷时,细细品味一下时代前行赋予我们生活的温度。这份温度,藏在平稳飞驰的车厢里,藏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也藏在每一个向着团圆和梦想踏实迈进的脚步中。国家的进步,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民生改善中,变得可感、可触,并凝聚起我们走向未来的深厚底气与坚定信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