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吉林网】
10月1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三天。
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松原这片兼具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土地,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交融共荣的幸福密码。
第一站,参访团走进前郭县阿穆尔街道蒳荷芽社区。
一走进社区,悠扬的马头琴声传过来。
参访团成员们循声而至,原来是马头琴兴趣班正在开课。
参访团成员们即兴开启了参与体验模式。
“我非常喜欢乐器,也擅长弹吉他。昨天晚上听到马头琴和四胡演奏就特别开心,没想到今天还能坐下来自己体验一下学习演奏马头琴,太棒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波斯语部外籍记者马西亚尔激动地分享说,这是他第二次接触马头琴,“特别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学习马头琴。”
在社区兴趣教室内,不止马西亚尔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参访团成员们也都沉浸当中,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剪纸,或体验古筝……
蒳荷芽社区党支部书记于高娃介绍说:“社区内有23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组成的公益团队,开设马头琴、蒙古长调、剪纸等5门特色课程,每天7点30分开始到17点30分,一小时一节课,让各民族居民在文化传承中相知相融,让古老技艺在社区绽放新彩。
如果说,蒳荷芽社区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让参访团成员们恋恋不舍,那第二站的行程,就精彩到大家几乎不愿离开。
体验查干湖冬捕,亲手制作鱼皮画;
与非遗传承人交流,给家人选点喜欢的小礼物……
喝一杯地道的微咸奶茶,吃点蒙古族奶食;
还有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和东北风味下午茶……
在松原市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1.5万平方米的空间里,非遗的精彩让参访团目不暇接。
“松原的非遗非常有特色也非常的多样化,我很喜欢这里,刚才还购买了一款耳环,准备送给我的女朋友,它是查干湖的鱼的形状,制作非常精良。”网络大V@好物叔高兴的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收获。
松原市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人徐毳介绍说,作为省教育厅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省文旅厅研学旅行基地,园区以 “非遗一体化运营” 为核心,构建起研发、生产、销售、传承的全产业链。14 项自主非遗项目、10 大研学线路、300 种研学课程,让 “大美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的使命落地生根。
“希望通过今天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和学习,让大家能够了解松原的地域文化,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松原的非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徐毳说。
来到松原,除了非遗的传承之美,这里的生态之美同样震撼人心。
参访团下午的行程,全部围绕查干湖展开。
查干湖生态水岸,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杰作。
8400平方米的绿化植被与18268平方米的硬化场地相映成趣,生态木栈道蜿蜒穿梭于荷花池与32座蒙古包之间,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图景。
查干湖渔场北侧的野鸭湾,60公顷的湿地秘境则悄悄藏着生命的奇迹。
这里水域蜿蜒,生态环境原始而优美,为南来北往的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场所,是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 “观鸟天堂”和“生态宝库”。
“这是我第一次来吉林,来查干湖。今天湖水很平静,很美,现在正好有点夕阳西下,特别漂亮。我来自浙江,我的家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同样非常重视,所以我有那种同频共振的感觉,觉得特别开心。希望下次能在不同的季节,再来看一看查干湖。”潮新闻记者李沐子说。
就在参访团采访的过程中,一只翠绿色的螳螂自草丛跃出,马西亚尔对它爱不释手,在接受采访时他直言,昆虫能够在这里繁衍,说明这是一个保护环境很好的地方。“查干湖非常美,生态环境非常好。”他说。
从非遗的创新传承到查干湖的生态实践,松原以生态为笔、以文化为墨,在新时代的发展画卷上,书写着生态与人文共荣、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幸福篇章,为东北振兴注入了独特的生态人文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
摄影 张秋磊
初审: 邱珮峰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