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山西悬空寺,台阶上挤得满满当当全是游客。
60岁的兰姐举着手机,喊前面几个老姐妹转过来对着镜头挥手,拍完直接发了朋友圈,配文写着“姐妹们说下次要去西藏”。
没过多久,儿子在下面评论“注意安全”,她回了个调皮的表情,还补了句“放心,这比在家待着带劲多了”。
其实不止兰姐,今年国庆出去旅行的长辈特别多。

好多人都像她一样,朋友圈天天更新旅行动态,一会儿是古城的打卡照,一会儿是山顶的风景视频。
携程那边的数据也能看出来,2024年长辈们的出游订单比前一年多了不少,尤其是61到65岁的叔叔阿姨,走得比其他年龄段都勤。
而且他们选行程也不凑活,更喜欢住高星级酒店、坐飞机出门,手里的消费力一点都不弱。
其实,这股“银发旅游热”能起来,政策也帮了不少忙。
今年民政部等19个部门一起发了个指导意见,里面明确说要把旅游设施改得更适合长辈用,还鼓励搞旅居养老、全家一起出游的产品。

现在咱们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都有3.1亿了,早就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么大的群体想出去看看,银发旅游自然就成了文旅市场的新机会,不少景区和平台都在盯着这块儿。
从“在家发呆”到“世界打卡”,银发族不跟低价风了
兰姐家在山西阳泉,就是个五线小城市。
她每个月退休金有七八千,房子车子都有,还没贷款,唯一的儿子在杭州创业,不用她操心。
平时一个月花两三千生活费就够了,剩下的钱本来都存银行,也没地方花。
刚退休那阵儿,兰姐还挺迷茫的。
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在家看电视,广场舞也不喜欢,总觉得日子过得没意思。

本来想就这么凑活过,但2023年儿子带她去了趟泰国,一切都变了。
那是兰姐第一次坐飞机出国,在普吉岛的海边,她穿着当地买的花裙子,光脚踩进海水里的时候,突然觉得“原来旅行这么有趣,世界这么大,我还有好多时间能去看看”。
从泰国回来,兰姐像换了个人。
她自己学着用智能手机订票、查旅游攻略,还会主动报当地的旅行团。
选团的时候,她一点都不看低价的,更在意体验好不好,只要能玩得舒服,多花点钱也愿意。
其实,以前我总觉得长辈旅游就图便宜,现在才发现,这批退休的叔叔阿姨,手里有闲钱,又没太多牵挂,更想把日子过舒服点,谁还愿意为了省点钱委屈自己呢?

携程有个导游叫路易斯,他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爸妈旅行守护官”。
这人以前是大厂高管,还去过不少国家,带长辈团带多了,他发现现在长辈出门不是单纯“开眼界”,更想丰富生活体验。
他总结了三个点,一是想跟老伙计聚聚,旅游成了维系友谊的事儿;二是想学点新东西,比如拍视频、了解当地文化;三是想养身体,把旅行和康养凑到一块儿。
而且长辈选目的地也不局限了,除了九寨沟、武当山这些自然景点,古城、博物馆也成了热门。
行程节奏上,没人喜欢“赶景点”了,都想在一个地方多待待,好好感受下。
众信旅游的曹建也说,现在的银发族会自己做攻略,还挑当地的特色美食吃,消费上一点不抠,就追求高质量的体验。

如此看来,以前“长辈旅游爱贪便宜”的印象,是真的该改改了。
机器人陪爬山、研学游出新,银发旅游玩出花了
长辈们愿意为好体验花钱,景区和旅行社也得跟着变,不然留不住人,这适老化就是个大问题。
兰姐现在出门,还会特意观察景区的适老化设施,碰到贴心的就特别开心。
比如福建太姥山装了登山电梯,腿脚不好的长辈也能上山顶看风景;山西忻州古城在石板路边加了木质扶手,休息的长椅间隔也合适,走累了就能坐。
但也有糟心的时候,她去过一个挺有名的古镇,厕所设在特别陡的台阶上,她膝关节本来就不太好,爬上去特别费劲。

还有些“网红”餐厅,座位挤得不行,灯光又暗,她压根不想进去。
其实,这些地方可能没考虑到长辈的需求,想做银发生意,这点确实得改进。
路易斯带的团,在细节上就做得挺到位。
每开3小时车就会停一次让大家休息,还随身带著基础医疗设备,知道沿途的医院在哪儿;选的车也是“2+1”的宽敞车型,还会留30%的空座,坐著不挤;行程里也不安排高风险的活动。
路易斯说这些不是额外成本,是必须花的钱,而且长辈也愿意选这样的团。
现在长辈对导游的要求也高了,不光要会讲解,还得会拍照、剪视频,能帮他们修图发朋友圈,还得会聊天,能活跃气氛,最好能跟他们成朋友。

虽然多数长辈会用智能手机,但线上支付、预订操作,还有照片修图这些,还是需要帮忙。
除了硬件跟上,产品也得新鲜,不然长辈们玩几次就腻了,现在旅行社也确实搞了不少新花样。
携程的“老友会”主打行程舒服、不强制购物,还专门配了“爸妈旅行守护官”;
众信旅游搞了“我的世界拼图”,帮长辈实现“人生清单”式的旅行,比如去敦煌看莫高窟、去丽江拍写真;
中青旅还开了老年研学路线,把文化学习和旅行结合起来,比如学苏州评弹、体验景德镇陶艺。
兰姐最近刷短视频,看到泰山景区有爬山机器人,特别感兴趣,说等错开国庆旺季,也想去试试。

不得不说,科技感也成了银发旅游的新亮点。
曹建对未来也很有信心,他说要是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一半,那银发族就是旅游市场的主流了,康养旅游、银发旅游肯定会更火。
路易斯也提了未来产品的方向,得从标准化改成个性化,满足不同长辈的需求;
主题也要更细,比如搞红色记忆游、中医康养游;
更重要的是得有情感陪伴,比如让同龄的长辈一起组队,减少代际沟通的问题。
现在的兰姐,早就是朋友圈里的旅游达人了。
她的行李箱里总装着自拍杆、充电宝和各种颜色的丝巾,最近还计划着去杭州看儿子,然后参加一个江南古镇的摄影团。

她说自己才六十岁,身体还好得很,趁现在能走,要把年轻时想去的地方都走一遍。
退休不是终点,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在兰姐阳泉的家里,茶几上摆着她从各地带回来的纪念品,泰国的象牙雕、云南的扎染、北京的景泰蓝。
每一件东西,都藏着她退休后打开“新世界”的故事。
毫无疑问,这股银发旅游热,不光改变了长辈的退休生活,也给文旅市场带来了新机会。
只要能抓住长辈的需求,把细节做足,这门生意肯定能越做越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