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把云揉成柔软的絮
铺在老街灰瓦的脊
一群年轻的影子未及叩门
已让红砖上的岁月,亮了半巷~
10月14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旅游文化学院2025级的352名新生,走进充满故事的城市文化客厅——北京大街西(春京西)历史文化街区,一场以青春飞扬,感知历史街区的“文化肌理”与“旅游脉搏”为主题的认识性实习调研活动,随着年轻的脚步开启。
这座城市的沧桑与时尚如何在一个百年街区共鸣,在他们探寻的目光里、记录的笔尖下,化作可触可感的鲜活故事,流淌进年轻的记忆——
空·美术馆
首站——空·美术馆,以其独特的命名和定位,带来了第一重震撼。正在这里举办的“翰墨流芳 越世吉光——吉林省首届名家书画作品展”,系统性地汇聚了从清末至近现代,包括吴大澂、李叔同、傅抱石等与吉林渊源深厚的艺术大家的120余件原作真迹,首次完整勾勒出吉林地域书画艺术的百年流变脉络。
学生们行走在现代感十足的展厅与温润的木饰之间,感受着《野亭消夏图》的雄浑篆意、《书法五言联》的禅意笔墨……触摸历史的艺术脉动,让艺术的观赏升华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礼遇吉林·文旅商品体验馆
作为第二站,礼遇吉林·文旅商品体验馆不是传统意义上售卖纪念品的商店,而是一个微缩的、可触可感的吉林文化秀场,从长白山元素的创意衍生品,到独具特色的非遗手作,每一件商品背后都链接着一个极具底蕴的文化IP。
记录、访谈、体验……来来往往的互动中,学生们恍然察觉:旅游商品的开发已从“有没有”升级到“美不美、潮不潮、有没有故事”。
▲本组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一位带队老师
“礼遇吉林”的成功在于精准地把握了现代旅游的“脉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象的消费体验,这正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向北书店
终点落在了向北书店,这片因记录吉林文化史的《先生向北》得名的书香天地里,有人指尖轻拂书脊,在纸页间触到吉林文脉的温度;有人围坐长桌,将老街见闻与书中故事轻声碰撞……此时的书店,成了青春视角与城市历史相契的奇妙渡口。
▲部分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张同学
来到长春后,我发现这里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整座城市洋溢着青春与活力。这次活动中,我既感受到了新潮的城市气息,也触摸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向北书店,让我仿佛触到了长春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与精神底色。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青春与历史双向奔赴
书写可持续的城市未来
春京西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学院将新生的认识性实习选址于此,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跳出课本,在前沿的实践场域中,直观感受何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本组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来自河北的张雅然同学
长春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长春的旅游资源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还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温度。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我希望能多走访长春的景点和景区,深入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与美食。同时,我也期待积累更多的实习经验,在长春这片土地上不断锻炼与成长。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孙国霞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校长助理
旅游文化学院院长
本次学院组织了300余名大一新生在春京西开展认识性实习,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旅游的十二要素、核心产业及八大业态。后续学院还将带领同学们前往长春市城乡规划展览馆、长春世界雕塑园、肆季南河等景区景点以及相关星级饭店开展实习活动。在游览过程中,学生们会以游客视角深入理解旅游要素,感受长春的历史、生态与文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长春文旅宣传的代言人。未来,学院将围绕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新媒体技术和文旅数字媒体相关技能,运用先进手段宣传长春文旅。
(注:街区实际情况、游玩咨询、最终解释权等以主办方发布为准。)
◆素材来源:长春文旅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于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部分图片素材来自春京西、向北书店和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转载本文请注明“长春文旅”。
◆编辑:佟金俐
◆初审:柳絮
◆复审:师锁伟
◆终审:曹昊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点个“♡”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