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不少景区再次迎来“银发大军”的身影。
不管是高铁上拉着小行李箱的阿姨,还是古镇里慢慢逛、随手拍风景的叔叔。
60 岁以上的“银发族”到处都是,成了景区里特别显眼的身影。
之前大家总觉得老年人旅游就爱跟低价团、赶景点,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这群老年人们身体硬朗,手里也有存款,更愿意把钱花在“舒服”和“有感觉”上。
就拿住来说,以前低价团常安排的经济型酒店,现在很少能吸引他们了。
不少人会主动选四星、五星酒店,就图个房间宽敞、服务周到;
坐飞机也优先选直飞,不想折腾转机;
就连行程节奏,也慢得很,比如去九寨沟,年轻人可能一天跑三四个景点。
他们愿意花两三天,早上慢悠悠看个日出,下午在湖边晒晒太阳,连当地的民俗表演都要从头看到尾。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玩起手机来一点不含糊。
出发前自己在网上订车票、查景区攻略,看到别人分享的“避坑指南”还会记下来;
旅途中拍了好看的照片、视频,直接发短视频平台。
底下老朋友评论互动,比年轻人还热闹。
而且一起玩的不只是家人,很多是老同学、老同事,甚至是网上认识的“旅友”。
有时候一场旅行下来,还能交到新朋友。
这种变化说明老年人不再把旅行当成“走马观花”。
而是真的在享受生活,把旅行变成了自己退休后“第二人生” 的一部分。
银发旅游成热门
老年人愿意出门玩,背后也有相关政策的支持。
今年相关部门一起发了文件,提出要让景区、酒店这些地方更适合老年人。
比如多装些扶手、优化休息区。
还鼓励商家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居养老、家庭一起出游的产品。
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3.1亿,占比22%。
众信旅游集团副总裁曹建表示,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2%,预计到2035年将超过32%。
再过十几年还会更高,这么大的群体,自然成了文旅市场的“香饽饽”。
商家也在跟着调整。
比如携程专门做了“老友会”系列产品,行程不赶,还没有强制购物。
甚至配了“爸妈旅行守护官”,专门帮老年人解决路上的小问题;
众信旅游搞了“人生清单式旅行”,帮老年人实现“去一次故宫、爬一次泰山”这种心愿;
中青旅更有意思,把学东西和旅游结合。
比如去西安不仅看兵马俑,还能跟着老师学写毛笔字,这种“文化游”特别受老年人欢迎。
景区也在悄悄改变,福建太姥山装了登山电梯,不用再费劲爬台阶;
山西忻州古城在石板路边加了木质扶手,走累了能扶着歇一歇;
有些古镇还把路灯调亮了,晚上出门也安全。
如今,越来越多地方开始重视老年人的需求。
这其实不只是“方便”的事,更是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尊重。
银发旅游以后还会更火,未来商家肯定会推出更多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有的老年人喜欢摄影,就搞“摄影主题游”;
有的喜欢养生,就开发“康养游”。
而且服务也会更贴心,不只是陪在身边,还会关注老年人的情绪。
比如导游多跟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
等再过十几年,老年人口更多了,银发旅游就不是“小众玩法” 了,会变成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
到时候景区里的“银发族”,不只是一道风景,更是自信、快乐生活的象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