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
在黄浦滨江限时推出的“光之秘境”
正火热举办中,
不知小伙伴们都去打卡了没?
此次“光之秘境”中共有七大灯光景观装置,
究竟有哪些看点?
记者带你一起看一看~
01
《破冰》
现场,
记者看到的第一个场景便是《破冰》。
沉稳的蓝色、火热的红色……
几何与灯光构建的沉浸式破冰场景,
让市民游客纷纷禁不住掏出手机来拍照。
抬头望去,
两侧墙上光影交错,
与《破冰》装置完美贴合,
氛围感直接拉满。
区灯景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碎片式的冰面与光束造型,
意在构建流动冰川之境,
引导观众在城市空间中
感受冒险与探索的可能。
02
《光愈林》
沿着《破冰》之路直行
到达滨江区域,
梦幻般的《光愈林》就伫立在江边。
它是光影节·黄浦
与同济大学合作打造的装置,
通过光色与音律对应五脏五志,
融合现代照明技术与中国传统哲学与养生理念,
呈现一个沉浸式光音疗愈空间,
引导都市年轻人舒缓身心、感知内在节律。
作为场地演出活动的主舞台,
装置还设有演出沉浸这一特别模式。
演出进行时,
光随音律跃动,
实时同步节奏,
营造极致沉浸氛围。
03
《By MyCellf》
《光愈林》左近不远处,
我们能看到《By MyCellf》灯光装置。
它是本届上海国际光影节
“光绘滨江秀带”参展作品之一。
《By MyCellf》
描绘了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拿着手机,
沉浸在屏幕中,与周围的世界隔绝的场景。
艺术作品对过度使用技术、
对年轻人发展和社会的影响提出追问,
让人们就这种超连接性
带来的社会和心理挑战产生反思。
04
《蓝洞与冰洞》
在《破冰》之路两侧
是场地中最为热闹的
“沐光秘境”和“能量蓝海”,
两块区域分别以白与蓝为主基调,
视觉冲击力极大。
该组装置
以“地球之眼”深蓝洞的深邃蓝、
北极冰洞的纯净白为灵感,
以“自然造自然”创作哲学,
用帷幔、织网和灯光装置
这些随处可见的简约素材,
通过巧妙设计在城市构建可触摸的自然秘境。
装置聚焦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失衡,
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的探索欲,
将极限自然秘境移植都市,
为快节奏人群打造疗愈精神栖息地。
05
《我有一个宇宙朋友》
“沐光秘境”中《我有一个宇宙朋友》的装置
核心创意
是让观众通过手中的画笔,
点燃心中的创造力,
在数字宇宙中“诞生”独一无二的宇宙朋友。
装置巧妙地分为三个互动环节。
观众首先在“宇宙召唤台”领取画纸,
用黑色马克笔描绘心中好友的轮廓,
随后通过高拍仪扫描,
AI技术将黑白手稿瞬间
转化为绚丽多彩的“心火”能量。
最后,
这些“新生”的宇宙朋友将登上巨大的点阵屏,
在浩瀚的宇宙星河中跃动、闪烁,
等待着它的创造者前来认领,
并留下珍贵的合影。
06
《能量守护林》
沿着“能量蓝海”外的
“提拉米苏沙滩”一路探索,
在接近董家渡路花桥处能找到一隅《能量守护林》,
它以杉树林为设计意向,
用33根发光柱
象征董家渡金融城的3.3万白领职工:
千人守护一树,一树滋养一城。
日间,
柱体折射天光,如林筛影;
夜幕低垂,
灯光随环境声音呼吸脉动,
把都市心跳转译为自然节律,
提示繁华与生态共生。
07
《心火》
“光之秘境”的灵魂IP《心火》
压轴出场。
这个可爱的小火人无处不在:
每座灯光装置前的电子展签上,
它带着我们与装置互动打卡;
《能量守护林》上隐藏的“能量窗口”中,
可以见证它的喜怒哀乐;
而在老码头5库外立面的投影秀里,
我们终能了解到它的故事——
《心火的破冰之旅》。
主角“心火”是一个住在冰川里的小精灵。
故事从一片冰天雪地开始。
这里是旅程的入口,
寓意着打破内心的坚冰。
穿过冰雪,"心火"来到了宁静的森林。
在光影交织的树木间,
它卸下了疲惫,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接着,它来到了浩瀚的海洋。
在这里,“心火”遇到了许多“宇宙好伙伴”。
它们一起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嬉戏,
象征着新友谊的建立。
在“光之秘境”每个角落与你相伴的“心火”
旅程的终点是炽热的熔岩之地。
此时“心火”的外壳已完全融化,
迸发出火焰般的热情。
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最初的陌生,
最终升华为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连接。
《心火》串联起了全场其他6处灯光装置,
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遇见、
陪伴与成长的温暖心灵的故事。
《能量守护林》上“能量窗口”中“心火”的喜怒哀乐
“光之秘境”中值得说道的故事还有很多,
百闻不如一见,
还得小伙伴们亲自下场体验。
让我们相约黄浦滨江,
共享秘境之旅,
一起见证“光”的故事!
“2025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压轴活动“光之秘境”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8日
场地开放时间:每日10:00至22:00
活动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外马路677号(老码头4库、5库和亲水平台)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李伽钵
图片 / 王月华 蔡维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