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华融古今
——峰峰矿区以文化为脉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把响堂山石窟的宝相花、飞天纹等经典纹样刻在杯子上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通过动手实践感受艺术之美,更深刻领略了北朝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峰峰博物馆“磁绘北朝 悦游峰峰”活动现场,游客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这场覆盖博物馆主会场及响堂山景区磁州窑艺术街区等十大分会场的文化盛宴,不仅成为亲子家庭与文化爱好者的首选,更生动诠释了峰峰矿区以文化为脉,活化历史遗产、打造北朝文化旅游带的创新实践。
在“磁绘北朝 悦游峰峰”活动中,大家持笔在瓷坯上尽情刻画。
近年来,峰峰矿区锚定北朝文化核心优势,以响堂山石窟为支点,串联磁州窑文化、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红色文旅、太行药王谷生态康养等多元业态,构建起“全域联动、全龄适配、全季可游”的文旅发展格局,让原本存在于历史书中的文化地标,变身市民游客可感、可玩、可参与的生活体验空间。
沉浸体验:科技赋能让千年遗产“活”起来
响堂山石窟是中国北朝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庆假期,八方游客纷纷前来,一睹艺术瑰宝。
游客在峰峰矿区响堂山石窟大佛洞内参观。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群英 摄
“一戴上眼镜就像‘穿越’了!既能近距离感受响堂山石窟的庄严精美,还能踏入充满未来感的科幻场景。”来自天津的游客刘峰难掩兴奋之情。这是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推出的“一念幻世”体验项目——游客佩戴VR设备后,即刻踏入奇幻世界,历史不再是玻璃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是触手可及的互动场景。科技打破时空界限,更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
而国庆假期推出的响堂山石窟艺术文化节,则成了年轻人的“狂欢主场”。“佛首迷踪”剧本杀一经推出便人气爆棚,游客手持《破解石窟密码防迷路指南》,奔赴7个NPC点位闯关,山间石阶上满是“解谜”身影,与“书生”“卖花郎”等古装NPC的互动,不时引发惊喜尖叫。景区更贴心提供民俗村免费住宿、特色文创、拓片体验及美食,让游客玩乐尽兴。
“夜游响堂”项目已成为景区“网红打卡点”。借助光影投影技术,响堂山石窟的经典造像被投射在山体岩壁上,搭配音效营造出沉浸式氛围;景区还推出“中国石窟艺术展”,串联敦煌、云冈等石窟艺术脉络,推出“三大皇家石窟联票”,联动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开展“石窟里的融合之路”直播活动,构建起“白天沉浸互动、夜晚光影盛宴、全域文化交融”的立体游览模式。
品牌传播:多维度发力,扩大北朝文化影响力
为让“北朝文化核心地”品牌声量持续提升,峰峰矿区从专家赋能、赛事引流、媒体造势、国际传播多维度布局品牌传播工作。今年4月,举办“响堂山杯”河北省首届大学生短视频创作大赛,吸引省内外多所高校学子踊跃投稿200余部,以青年视角挖掘文化内涵;邀请蒙曼、郦波等知名文化学者通过直播深度推介响堂山石窟文化,并协办人民日报客户端《跟着视界游中国之古迹巡游》直播活动,带领全国观众“云游石窟”,观看量突破390万,实时点赞量超130万。国庆假期,新华社“文化中国行”直播走进响堂山石窟常乐寺遗址、数字展示中心,带领观众“穿越”响堂山古今,观看量超88万。此外,该区连续两年开展“千人共绘磁州窑”活动,推动非遗技艺传承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在国际传播层面,借力国际化平台彰显北朝文化世界级价值。依托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传承中国》栏目,向全世界讲述响堂山石窟所体现的文化交融以及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相关内容获中国驻意大利领事馆官方Instagram平台转发,成为北朝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今年9月,磁州窑亮相“机遇中国 美丽河北”河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让北朝文化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文创研学:让文化遗产“可带走、可传承”
国庆假期,峰峰博物馆文创区的“文物里的峰峰”系列产品备受游客青睐。“流失海外文物盲盒”内含响堂山石窟流失海外造像的复刻摆件;设计团队还将北齐造像上的莲花、飞天等纹样融入香薰、书签、饰品等日常用品,让文物元素悄然走进生活。今年3月份发售的响堂山石窟数字藏品“大佛洞场景”,以三维建模技术还原大佛洞的空间布局与造像细节,首批6000件上线即售罄。
图片来源:微观峰峰
聚焦磁州窑文化,峰峰矿区举办文创设计大赛,筛选优秀作品进行孵化,打造“瓷韵响堂”系列文创产品,将“胡服骑射”“北朝乐舞”等文化符号融入陶瓷工艺,开发出陶瓷茶具、箱包、服饰等50余款产品,助力“磁州窑造”区域品牌成型。同时,联合河北交通广播992打造“漫步邯郸 寻迹北朝”专属自驾游路线,串联起响堂山石窟、峰峰博物馆、磁州窑艺术街区等核心文化地标,让游客一站式探访北朝文化精髓。
从文化遗产活化到文旅品牌出圈,峰峰矿区正以创新之笔,让北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通讯员 张薇 姚瑞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