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陈水河
幼时被熟人领到中洲公园的沙滩,只顾埋头挑拣石子。那些被江水浸透的鹅卵石,在指间泛着青黛色的光晕。江风特意跑来缠绕我的脚踝,脆生生地擦过耳廓,可我全然不顾——那时眼里只盛得下来自水底的瑰宝。
待到大学毕业后独自谋生的年龄,重新沿着江岸行走。忽然羡慕起渔船上的生活:船为居所,筏作卧床,游鱼便是每日的食粮。总觉得兰江藏着取之不尽的馈赠,只要掌握放养与采收的规律,便可永远做水上的神仙。却不知江天的脾性最是难测,方才晴光潋滟,转瞬便见乌云压境。暴雨裹挟着山洪奔涌而下,漫过堤岸,浸透市集,连菜场的青蔬都沾上了泥腥。
放弃新闻媒体工作,在外驻点招商多年,回归外贸局工作后,再次登上大云山的东风亭,见江水如练,江风猎猎,对岸高楼倒映粼波,恍然悟得——这蜿蜒的碧水原是缠绕古城的纱巾,是所有街巷跳动的脉搏。也忽然懂得,退却江湖,就选那街那巷做个市井小民,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
自与老年体协诗词专委会(兰江诗社)相逢,始终若即若离地参与着唱和。直到参与征联活动,前年写通洲桥的前世,今年续兰江的今生,三年时光竟在平仄间有了回响。
如今终于明白:对兰江,少年时是仰视,成年后是平视,等自己年龄不大不小了才学会在俯视之余,内心逐渐平和下来,人生似乎也有了新的转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般视角的流转,恰似江水漫过三生石,每一次转折都在波光里藏着一句偈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