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部热播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将人们视线聚焦于为共和国献身的福州人吴石将军。心情沉重之余,不禁翻出十多年以来的老照片,再次忆起2010、2020两次去福州市螺洲镇吴厝村专程探访吴石将军故居的经历。
闽方言遗存不少古汉语,“厝”就是“房屋”。螺洲镇政府由店前、吴厝等三个村庄组成。
2010年,螺洲是很古朴地方,类似个乡村小镇。
走在小巷里,还可见路边母鸡抱窝。
不过,当年到了吴厝村还是找不到据说挂“吴石故居”牌的房屋。碰到的年轻人对对吴石这个人名都没反应。
最后还是问到一位中年男子,他热心地说,有呀,就是你从江边过来的那个方向,门口有块牌子很好认。
走了没多远,就到了。男子在吴石故居前挠头,牌子确实没了。
当年故居门口两旁墙壁没有牌子。
右侧院门钉着自书门牌“吴厝村江墘埕一号”。
过了十年,2020年6月,我又去瞻仰将军故居。
院门基本没有变化,原石门框左侧有个电闸清理了。
原来院门两侧光溜溜的,增加了不少牌子。
最有分量无疑是“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不过从文保角度,登记点仅是文保最低级的“登记”而已,并不是区级,或市级、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我初次进入基本不为人所知的吴石故居时,厅堂里有几位吴氏宗亲,看见我揣个单反还有些戒意。经过言语攀谈沟通后,他们就放松心情了。
我询问他们门口有否牌子,哪去了?众人有些愤愤地说镇理拿走说要建立一个吴石纪念馆,要用。
我见故居空荡荡不见实物或文字资料不禁失望,问有没有什么地方有文字展览吴石将军事迹?
他们说,吴厝村吴氏宗祠内有吴石的事迹展示,不过现在没开。
2010年,我在故居端详一番有些失望欲离去时,有个男青年神秘地对我说,看你虔心而来,给你看样东西。
言罢,把咱引到屋子一个隐蔽之处指引我仰头看一块牌匾。
我望见木制牌子上书“革命军属,1950年正月林森县人民政府”。
蓦然记起曾在一篇网文中看到,吴石去台湾后不久当地政府曾在螺洲吴石老家挂了个“革命军属”的牌子,应该就是此牌了。
福州人林森于1932年起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直至1943年8月车祸去世。
1944年国民政府为纪念林森的贡献而将其家乡福建省闽侯县改名為林森县。
建国后于1950年4月间,林森县复名闽侯县。看见木牌是此行的重要收获。
十年后,我再到故居参观时,见门柱刷得干干净净,木牌却不知去向。
一番努力,终于说得老人家找出收藏的木牌,让我再次拍照留念。
曾经在吴石将军故居门柱上悬挂六十多年的“革命军属”木牌,是特定年代隐晦表示对吴石将军尊崇的象征,是展示吴石将军事迹难得非常重要文物,真心希望有关部门出面保留保存好。
2010年,故居厅堂存放不少杂物。
2020年,再去时厅堂已清理干净,屋壁有将军事迹布展。
厅堂正面案台正中了贴红纸。那是螺江吴氏元祖之位。
下图是2010年,厅堂同一位置。
原橱子上就是现在红纸遮挡的先祖神位。
2020年,吴石故居院门至厅堂布局。
左手边的厅堂二间厢房就是吴石故居。
前后都盖了楼房,估计出于保护措施,故居基本结构未变。
闽江横贯福建中部,至淮安分流二支,北为台江,也称白龙江,南面江面宽阔的就是乌龙江。
吴石故居院门外,是乌龙江江堤,可以听见潮水拍打声。
故居吴氏老人领我出门参观故居院门与江堤间的小广场。
1948年,吴石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中共中央社会部在福州设立工作站,派遣谢筱乃作为中共中央社会部特派员去领导福州站情报工作。吴石通过何遂与谢筱乃接上了关系,单线秘密联系。
谢筱乃到榕第二天,吴石借故回老家螺州吴厝探望老母,谢筱乃也依约到了吴家。
谢筱乃向吴石转达了周恩来的问候,并商定今后传递情报的方式。
此后,吴石不断将各种重要情报提供给谢筱乃,由谢转给地下电台发送党中央。
吴氏老人指引我,低头观看吴石将军石像底部的刻字。
“谢庆、蔡学玲夫妇赠,2017年9月17日。”
老人家心情沉重说道,这座小公园是谢筱乃的儿子夫妇俩自费为烈士修建的。
眼前有点模糊,回想凤凰台曾播出的相关节目。
应当永远牢记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吴石、朱枫、陈宝昌、夏曦并肩而立。
西山英雄广场铭文: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