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年羡慕北方“冰雪自由”的合肥人而言,一个期待已久的好消息正在加速落地,它不仅是合肥首座户外滑雪场,更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室外冰雪运动场地。它的到来,不仅终结了合肥 “无户外滑雪场” 的历史,更以“冰雪 + 全季”的创新模式,为这座城市的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①.“家门口滑雪”不再是奢望
以往合肥人想体验户外滑雪,要么远赴东北,要么辗转至周边省份,耗时又费力。而此次落地的闸山滑雪场,选址于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长岗社区闸山区域,从合肥市区出发,仅需短时间车程即可抵达,真正实现了 “家门口的冰雪狂欢”。

从地块规划来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20亩,并非单一的“滑雪场地”,而是科学划分出户外雪道区、室内服务场馆区、配套服务区以及全季运营业态区四大功能板块。这种布局既保障了核心的滑雪体验,又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解决了游客 “滑雪之外的需求”,比如休息、装备存放、停车等,让整个游玩过程更顺畅、更舒适。
②.从雪道到业态,满足多元需求
作为合肥首座、安徽最大的室外滑雪场,位于庐江县的闸山滑雪场的规模细节,足以支撑起合肥人对 “冰雪乐趣” 的期待。
在核心滑雪设施上,项目规划建设4条专业雪道,涵盖1条中级道、2条初级道与1条练习道 —— 无论是零基础的新手想尝试 “第一次滑雪”,还是有经验的玩家想挑战进阶技巧,都能找到适配自己的场地。更值得一提的是,4条雪道总占地面积达39700平方米,相当于近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充足的空间避免了“人挤人”的尴尬,能让游客更自由地享受滑雪乐趣。

除了雪道,服务配套也毫不逊色:7000平方米的雪场大厅功能齐全,集游客服务中心、滑雪装备租赁与存放中心于一体,游客无需自带笨重的滑雪装备,到场即可轻松开启体验;同时,项目还配备了大型停车场、专业造雪系统及设备用房,从“停车”到“造雪”,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规划,全方位保障滑雪体验。
更具亮点的是,项目总投资额约1.5亿元,由合肥万景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六边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不仅资金实力雄厚,更在运营理念上打破了“冬季限定”——除了滑雪核心功能,同步规划了星空营地、山地自行车道、户外探险公园、特色民宿群等业态。这意味着,未来即便是春夏秋三季,这里也能成为市民露营、骑行、探险的好去处,真正实现“全年可玩”,从“单一滑雪地” 升级为“全季文旅目的地”。

③.2026年1月,赴一场冰雪之约
目前,闸山滑雪场的建设正处于“冲刺阶段”,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推进,都让“在家门口滑雪”的梦想更近一步。
从已完成的进展来看,雪场的 “核心服务枢纽”—— 服务大厅主体建筑一层已全部完工,后续的装修与设备安装将加速推进;而四条雪道的土石方工程也已完成60%,工地上,推土机、挖掘机正马不停蹄地平整场地、修整坡面,为后续雪道铺设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今年11月初,项目将迎来两大关键进展:一是服务大厅全面封顶,正式告别 “框架阶段”,进入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环节,届时滑雪装备存放、游客休息等功能区将逐步成型;二是雪道土石方工程全部完工,专业造雪系统等核心设备将启动安装调试 —— 这也意味着,“造雪开滑” 的核心准备工作即将完成。

最终,项目预计2026年1月正式开业。也就是说,这个冬天,合肥人再也不用羡慕北方的冰雪盛宴,只需在家门口,就能带着家人、约上朋友,沉浸式体验滑雪的快乐。

④.不止是“多一个游玩地”
闸山滑雪场的落地,绝不仅仅是“合肥多了一个游玩去处”那么简单,它的意义,早已超出了“滑雪场”本身,成为合肥文旅发展与民生幸福的重要突破。
首先,它填补了合肥冬季文旅的“空白”。在此之前,合肥的冬季文旅产品多以温泉、民俗为主,缺乏“冰雪运动”这一热门品类,而闸山滑雪场的出现,不仅终结了“合肥无户外滑雪场”的历史,更刷新了安徽省室外滑雪场的规模纪录,让合肥的文旅版图更完整、更多元。
其次,它激活了“冰雪 + 全季”的产业动能。项目建设期间,能直接带动当地建筑、运输等行业发展;运营后,通过滑雪、露营、骑行等多元业态,既能吸引游客 “留下来消费”,又能带动周边餐饮、零售、住宿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庐江乃至合肥的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最后,它让合肥人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对普通市民而言,“不用长途奔波就能滑雪” 是最直接的便利;而全季业态的规划,更让春夏秋三季多了休闲新选择。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仅用十余天的 “合肥速度”,再到高标准的规划与建设,也让外界看到了合肥发展文旅产业的实力与决心——这座滑雪场,不仅是一个“游玩地”,更是合肥城市发展品质的生动体现。
当2026年1月的第一片雪花在闸山飘落,合肥人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冰雪时代”。而这座滑雪场,也将成为合肥文旅的新名片,见证这座城市在“全季文旅”道路上的更多可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