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胖东来,认识了一座美丽的城市许昌。事实上,许昌不只有胖东来。
在河南省中部的中原腹地,有一座城,既藏着“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历史豪情,又迸发着“人造金刚石冠全球”的产业锋芒;既飘着钧瓷窑火的千年余温,又漾着河湖水系的江南柔情——它就是许昌,古称许州,别称莲城、许都、魏都,这片总面积4979平方千米的土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中原城市群中一颗兼具古韵与活力的明珠。
“这里地处中州腹地、历史悠久,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是先哲圣贤挥洒才智、豪杰俊才建功立业的热土;这里到处都有值得探索的宝藏,随处都是独具魅力的风景。”当风掠过曹魏古城的青砖黛瓦,当钧瓷的光泽映亮神垕古镇的古街,当胖东来的暖意在市井间流转,你会读懂:许昌的故事,从来不止一面。
连绵不绝的历史文脉:从远古遗址到文明坐标
在许昌,历史从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陈,而是脚下土地里生长的记忆——抓一把泥土,可能裹着史前先民的生活痕迹;踢一块砖瓦,或许藏着汉魏王朝的兴衰密码。
灵井遗址的考古发掘,曾震惊考古界:一枚距今10.5-12.5万年的“许昌人”头盖骨破土而出,填补了东亚地区人类进化序列中的关键空白,让我们得以窥见远古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模样。而禹州瓦店遗址,作为龙山文化晚期全国面积最大的人类聚落遗址之一,4000年前的城墙、祭祀坑、宫殿基址静静矗立,揭开了夏代都城祭祀文化的神秘面纱,仿佛还能听见先民们祭祀时的礼乐声。
更令人惊叹的是“灵井鸟雕”——这只由鸵鸟蛋壳雕刻而成的远古艺术品,通体布满细密的纹路,造型灵动逼真,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直接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当阳光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照在鸟雕上,那斑驳的纹路仿佛在诉说:早在万年之前,许昌这片土地上,就已绽放出人类智慧的光芒。
汉风魏韵的三国文化:从历史故事到实景画卷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郭沫若先生的这句话,道尽了许昌与三国文化的深厚羁绊。一千八百多年前,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将这里变成了曹魏政权的政治、军事中心,也让许昌成为三国故事的“主场”。
如今漫步许昌,三国遗迹随处可见,仿佛穿越回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丞相府内,复原的议事厅、赋诗台再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雄才大略,墙上的《观沧海》手书墨迹,仍能让人感受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迈;春秋楼里,关羽夜读《春秋》的雕像栩栩如生,烛火摇曳间,仿佛能看见这位武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风骨;灞陵桥畔,“曹操送关羽”的石雕伫立桥头,赤兔马的鬃毛似在风中飘动,见证着那段“千里走单骑”的千古佳话。
而曹魏古城更是将三国文化“活”了起来: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连绵成片,街头巷尾的三国主题雕塑、身着汉服的行人、叫卖“三国小吃”的摊贩,让你仿佛一脚跨入《三国演义》的画卷。夜晚,古城的灯笼次第亮起,灯光映着护城河的水波,耳边传来古筝弹奏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一刻,历史与现实在此交融。
钟灵毓秀的名人志士:从古代先贤到时代楷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许昌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数千年来哺育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许昌的历史长河。
远古时期,许由在这里播下了许地文明的火种,他“洗耳恭听”的典故,成为淡泊名利的象征;大禹治水时,曾在许昌一带疏导河道,治理水患,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佳话。战国至秦汉,秦丞相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谋略辅佐嬴政,编撰《吕氏春秋》传之后世;西汉名相晁错心系天下,提出“重农抑商”“削藩”之策,为西汉的稳定奠定基础;建安年间,“三曹七子”在许昌创作了大量诗文,“建安风骨”的刚健豪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近现代以来,许昌的英雄从未缺席:抗美援朝特级英雄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喊出“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誓言,用生命守住了阵地;“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时代楷模杨水才,拖着病体带领群众修水库、办学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名人志士,用一生诠释了许昌人的担当与风骨,也推动着许昌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
中华名瓷的千年窑火:从钧瓷瑰宝到文化名片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是对钧瓷最贴切的描述。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以其神奇的窑变效果,成为中华陶瓷文化的瑰宝,而许昌禹州,正是钧瓷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千年窑火从未熄灭。
走进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你会被钧瓷的魅力震撼:有的瓷器通体呈天青色,釉面上散落着“蚯蚓走泥纹”,宛如雨后初晴的天空;有的则呈现出“红霞映雪”“孔雀开屏”般的窑变色彩,红、蓝、紫、白交织,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中国钧瓷文化园内,不仅能欣赏到历代钧瓷珍品,还能亲眼目睹钧瓷匠人拉坯、施釉、烧制的全过程——从一团普通的陶土,到一件精美绝伦的钧瓷,需要经过72道工序的打磨,凝聚着匠人数十年的心血。
若想更深入地感受钧瓷文化,就去神垕古镇吧。这座因钧瓷而生的古镇,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街、古民居、古窑址,青石板路上还留着当年运瓷车辙的痕迹。在古镇的手工作坊街,你可以亲手体验拉坯的乐趣,让陶土在自己手中变成碗、盘、花瓶的模样,再交由匠人烧制,带走一件专属的钧瓷纪念品。如今,钧瓷早已超越了“瓷器”的范畴,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里,都藏着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活力迸发的民营经济:从产业高地到烟火人间
提起许昌的经济,很多人会想到“硬核”的产业实力——这里是世界一流的电力装备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基地、全国最大的花木集散地、闻名全国的再生金属加工基地。但许昌的经济,既有“高大上”的产业高度,也有“接地气”的烟火温度。
在许昌,有一个产业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发制品。许昌的发制品不仅畅销国内100多个大中型城市,还远销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档发市场份额占比高达60%。走进许昌的发制品企业,你会看到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制作的全产业链流程:一束束头发经过清洗、染色、编织,变成时尚的假发套、假睫毛,成为海外消费者追捧的“美丽单品”。
而说到许昌的“烟火气”,就不得不提胖东来。这家被网友称为“超市界的天花板”的企业,用“极致的服务”温暖了一座城:免费裁剪裤脚、免费寄存行李、下雨天免费提供雨伞、水果切盒不新鲜就下架、员工享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和福利……胖东来不仅是一家超市,更成为许昌的“城市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专程来“打卡”,有人说“为了胖东来,值得来一次许昌”,足见其魅力。
当然,许昌的烟火气还藏在街头巷尾的美食里:许昌腐竹口感筋道,无论是凉拌还是炒菜都格外入味;丈地羊肉汤汤色奶白,撒上一把葱花,一口下去暖到心底;鄢陵大豆腐脑嫩滑细腻,配上咸香的卤汁和酥脆的油饼,是许昌人早餐的“标配”;还有禹州十三碗的丰盛、吴庄驴肉的醇香、襄县焖面的筋道以及河街的腐竹、榆林的小米、石象豆腐、王洛猪蹄……每一道美食,都是许昌人对生活的热爱。
北方水乡的生态宜游:从绿色新城到诗意栖居
很多人对北方城市的印象是“干燥、少水”,但许昌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这座位于北方的城市,坐拥百万亩花木林海,110公里河湖水系,“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生态画卷,让它成为“北方水乡”的代名词。
如今的许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城市宜居度连年蝉联河南省第一位。清晨,你可以去北海公园散步,看湖水波光粼粼,听鸟儿在林间鸣叫;午后,去鹿鸣湖体育公园骑行,沿着湖边的绿道感受微风拂面;傍晚,去护城河乘船夜游,看两岸的灯光映着古建筑,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若想逃离城市的喧嚣,许昌还有很多好去处:首山的清风拂过山林,登顶可俯瞰许昌全景;佛耳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湖边的芦苇荡里藏着各种水鸟;花都温泉的温泉水来自地下千米深处,泡在温泉里,能洗去一身的疲惫;鄢陵的花木基地里,牡丹、芍药、腊梅四季绽放,是赏花踏青的好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怀揣一颗放飞的心,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寻找心灵深处的诗与远方。
许昌,许昌,许君以昌。这座城,有千年历史的厚重,有现代产业的活力,有江南水乡的柔美,有市井烟火的温暖。无论是想探寻三国文化的豪情,还是想感受钧瓷窑火的温度;无论是想体验民营经济的活力,还是想享受生态宜居的惬意,许昌都能给你惊喜。
来许昌吧,共赴一场“许”久“魏”见的美好时光——在这里,你能读懂历史,也能看见未来;能触摸传统,也能感受新潮;能找到诗与远方,也能遇见人间烟火。(孔刚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