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8天长假的出游热度,并未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相反,出游人数与消费均创历史新高。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81.89亿元。酒店民宿的价格,也随着出游人数水涨船高,澎湃新闻调查了10月1日至10月3日期间,北京、上海等10座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价格变化情况,发现价格普遍上涨2至3倍。
面对不划算的高价酒店,一群年轻人开动脑筋,打破了酒店民宿是刚需的固定思维,另辟一条省钱蹊径,自己搭起帐篷住,省下住酒店的大头支出。南京、武汉、太原等城市都出现了许多帐篷露营者,形成了独特的旅行现象。
这一现象里,让笔者感到好奇的是:这一现象反映了年轻人的哪些变化?省钱有许多方式,为何帐篷可以得到年轻人的青睐?为什么年轻人选择住进帐篷也要出门旅行?旅游之于青年有什么独特的意义?
1
性价比之王:理性驱动的消费选择
整体经济的下行让年轻人在消费上出现了不同于过往的趋势,在高速发展时期,消费行为更加冲动,超前消费成为常态,年轻人的消费更加果敢和频繁。今年,中国新闻周刊推出的《2025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中的数据表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抠门”。“是不是自己真正所需”成为年轻人消费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且他们在消费前会做足功课,在“省”和“好”之间取得平衡。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城市青年旅行消费报告》也显示,在住宿选择上,年轻人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性价比”。可见,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态度趋向理性化,重视消费性价比,他们会更加仔细地审视自身需求,尽可能地在可选择范围内,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这种理性消费的趋向,在国庆黄金周的表现正是通过住帐篷省下昂贵的酒店费用。长期以来,劳动节、国庆节等小长假都是酒店行业的旺季,住宿需求暴增,供不应求,酒店、民宿自然也抓住机遇涨价,取得大幅高于平日的营业收益。适当的涨幅消费者能够接受,但涨价幅度如今已渐渐失控,今年国庆期间,内蒙古阿尔山的一家连锁酒店价格从200元左右涨至1600元,涨幅接近十倍。这一夸张的价格,导致在旅游出行时,入住酒店民宿的性价比一降再降。在预算有限的条件下,住宿花费越多,旅游的其他消费则越受限,3-5天的短途旅程,其住宿费用与实际价值严重不匹配,年轻消费者自然会寻求其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而非乖乖接受高价酒店。
帐篷这一选项的出现,跟近年掀起的户外运动风潮紧密相关。早在2023年,社交媒体就曾出现过露营热,疫情的封闭使得人们对于接触自然产生了更强烈的渴望,露营恰好是一种舒适的接触大自然的方式,此外,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展开徒步、登山、骑行等运动。户外活动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户外用具产业随着户外活动的爆发逐渐发展起来,各种户外用品的价格也因产业的扩大而越来越实惠,帐篷也因此成为极具性价比的用具。目前,普通的功能性过夜帐篷的价格大致在100-400元之间,与翻倍的酒店价格相比,帐篷不仅更便宜,还能够重复使用,成为旅行的绝佳选择。
年轻人消费观的转变,让他们打开了消费眼界,不再拘泥于“住酒店”的传统旅游方式,在满足核心需求的条件下,开拓了许多新的消费选择。这是他们对主流消费模式的一种反抗,试图在现有的商业框架外,寻找全新的消费方案。
2
深度漫游:自然与社交的双重体验
除了消费这一影响因素,当下年轻人的旅游观念也不同于以往,中国青年报社发布的《2025中国青年旅游观察报告》统计出,沉浸式“慢游”是更受年轻人喜欢的旅游方式,年轻人更加寻求深度旅游,追求带来情绪价值的旅行,愿意为全新的体验买单。
如今,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居住休闲的空间,多数是钢筋水泥的楼房,尽管它安全、整洁和便利,但长时间处于这一环境中,也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旅行的目的之一,正是离开熟悉且感到枯燥的环境,去到陌生的地方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入住酒店的体验,与原有的日常生活差异并不大,这种形式的旅游对于年轻人而言,无法深度体验自然环境。帐篷露营的兴起,就是年轻人摆脱固有形式的尝试,他们旅行的目的摆脱了“物质享受”,追求连接自然,以更紧密的方式感受泥土、雨露、朝阳、星空。这些体验虽然不如酒店舒适,却拥有标准化的服务所无法提供的触动人心的力量。
住进帐篷,还能够带来全新的社交体验。酒店的房间用墙壁切断了与邻居社交的可能性,而帐篷露营打破了交流的壁垒,帐篷之间距离较近,也无法隔音,相邻之人能够随时对话和求助,有无限的社交潜力,这种居住形式不再是个人独处,而是一种社交方式,部分露营地的运营方,还会组织聚会、沙龙或地方文化活动,主动为同伴之间破冰。人们共同搭建帐篷、烹饪美食、围炉夜话的过程,也极大地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
新兴的旅行观,带领着年轻人不断发现新的旅游方式。正如疫情刚结束时,对于出行的渴求形成了特种兵式旅游,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走过最多地点,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下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旅行体验感,不再走马观花,追求旅行带来的情感体验。旅行观念的新风向,也二度掀起帐篷露营的风潮。
3
通过旅行找回生活的欲望
显然,帐篷露营是当下解决旅行住宿需求的一个好办法,不仅能够节省酒店费用,也能带来全新体验,但笔者在此还想继续追问的是,为何在长假旅游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就算有经济压力,并且入住帐篷会增加生活不便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前往旅行?旅行之于年轻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其一,旅行帮助年轻人脱离“精神僵化”。处于社会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当代年轻人的心思被学习工作所填满,愈加内卷的学校和职场让所有人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个体难以打开视野,只将目光聚集于眼前的事物。并且,物理空间的固定性,即三点一线的生活需要人们持续不断地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人的精神也会慢慢僵化。而旅行能够让年轻人彻底进入新的环境中,打破固有视野,看见不同的生活方式,跳出日常扮演的社会角色,做回自己。通过“空间隔离”,年轻人得以卸下压力,缓解倦怠感和麻木感,唤醒对生活的感知。
其二,年轻人透过旅行找寻意义。重复的日常生活容易陷入迷茫,会追问自我“为什么而活”。而开启一场旅行,需要“我”来掌舵,不仅要确定目的地,规划所有活动,还要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享受旅行。选择帐篷露营,还需要自行搭建帐篷,甚至生火烹饪,这种旅行体验,要求自我的全身心参与。此时,自我被放置在第一位,“我”在主动地感受旅程中的所有细节,创造出独特的生活体验。这份体验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年轻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看见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索自己最终要“为何而活”,渐渐为自己的生活注入独特的意义。
年轻人通过住帐篷,抵抗价格疯涨的酒店,表面是一种抵抗消费主义之举,实质透露的是年轻人正在努力探索,找回生活的欲望。他们不愿停留于扮演社会的一颗螺丝,而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结语
这种由青年群体主导的“帐篷露营”现象,或将持续催化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推动露营地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塑造一种新的文旅形态。这可能预示着,一种更注重内心真实需求、追求精神丰盈而非追求物质享受的旅行文化与生活方式,正悄然兴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