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小苹果”舞蹈串烧。楼春辉摄
2024年华晨宇日出演唱会在烟台举行,烟台文旅举行宠粉行动,“八仙”登上公交车与游客歌迷互动。
秦雪丽烟台报道通讯员吴涛黄艳玲
说到苹果,你会想到什么?没错,烟台苹果!
金秋十月,黄渤海之滨的烟台,海风微凉,苹果渐红,这座被称为“中国现代苹果发源地”的城市,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采摘季。在这里,苹果早已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门语言,一个场景,一张深入人心、带着甜味的城市名片。
从果园到市集,从农产品到文创符号,从味觉记忆到情感载体,从苹果到“苹果市”——这颗红彤彤的苹果,正书写着城市文旅融合的新故事。红的是果色,更是文旅融合的炽热势头和创新探索。
当苹果遇上音乐
一城流量瞬间沸腾
烟台苹果的独特,源于天赋风土。
地处北纬37°的水果黄金带,山海相拥,气候宜人,共同造就了它无可复制的脆甜。但如何将这份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城市的流量与共鸣?
2024年,烟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苹果与音乐握手。在实践中蹚出了一条“苹果+音乐”“物产+文旅”的城市营销独特路子。
“我看到久违的晴朗啊,又在黎明醒来,万亿爱中生长……”
2024年“五一”假期,伴随华晨宇《向阳而生》的优美旋律,13万歌迷在烟台里蹦岛看了一场浪漫的海上日出,度过了难忘的美好时光,完成了一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成为烟台文旅融合的典范案例。
而在这场音乐盛宴中,“烟台苹果”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华晨宇演唱会期间,烟台文旅用最富盛名的物产——“烟台苹果”,表达城市的热情和问候,将地方特色与音乐深度融合,发起“你是我的小苹果”宠粉行动。在火车站、网红打卡点、演唱会现场,向来自全国的歌迷送上脆甜的苹果与特色文创及旅游攻略。一句“爱在烟台,难以离开”,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化作可品尝的甜。
令人惊喜的是,这场官方发起的行动,迅速点燃了市民及全社会的参与热情。沿街商铺自发向游客赠送苹果,居民自发上路免费接送歌迷……一场音乐盛事,演变为全城的温情表达。
“来看演唱会,没想到被一颗苹果‘圈粉’了。”“一边听歌,一边啃着清脆的苹果,这种感觉特别‘烟台’”……不少歌迷在社交媒体分享着烟台之旅,迅速形成刷屏效应。演唱会期间,烟台跻身微博“八大爆火目的地”,相关话题登榜热搜,视频播放量突破4亿。
一颗苹果,成功撬动了流量密码。让整座城市进入了它的“高光时刻”。
此后,烟台持续深耕“苹果+音乐”模式。围绕养马岛音乐节、刘若英演唱会等40余场大型活动,策划推出“跟着音乐游烟台”系列活动,将城市物产名片与年轻人的文化场景深度绑定,不断强化“音乐飘着苹果香”的独特体验,让这种文旅融合模式可听、可感、可回味。
从市集燃到赛场
一颗苹果“游”遍全城
如果音乐是苹果破圈的起点,那么体育与市集,则让这颗苹果真正走进了城市的毛细血管。
今年9月,在“齐鲁超赛”烟台赛区主场比赛期间,苹果成为流动的城市名片。在烟台体育公园赛场边,烟台文旅设置的“苹果能量站”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球迷游客都能在这里品尝到清脆甜蜜的烟台苹果。开幕式现场,活泼的苹果人偶表演,让“烟台苹果”从一个静态的物产符号,跃升为一个可亲、可感、可拥抱的可爱形象,在比赛的激情与欢呼中,悄然完成了一次生动而温暖的城市品牌传递。
当初秋的风拂过海岸,“跟着苹果去旅行”主题活动拉开帷幕。一场名为“苹果市”的秋日市集,在虹口1920历史文化街区的院落中悄然绽放。这里是苹果的异想世界:创意装置、潮流摊位、萌趣文创与精彩演出,共同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苹果主题乐园。
而将气氛推向高潮的是“苹果奇遇记”快闪活动:烟台艺术学校的学子们以一支“你是我的小苹果”舞蹈串烧点燃全场,烟台文旅政务新媒体联合滴滴出行,向司机赠送“平安苹果”摆件,让祝福随车流动,温暖整座城。
今年以来,烟台打开了“苹果+”的无限可能,各类主题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苹果的身影无处不在:四月,“汇智·慧政·绘未来——2025政务V影响力大会”在烟台举行,整个会场以“烟台红了”为主题,将苹果元素融入视觉设计;六月,“苹果大冒险”主题班会走进烟台星海艺校,导游化身“苹果探秘导师”,带领孩子们了解家乡文化;九月高校开学季,苹果成为迎新伴手礼,甜了学子们的第一课。
烟台苹果已超越水果本身,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的情感纽带。
从特产变场景
一杯果汁带火一座城
一个有生命力的IP,不仅需要情感温度,更要具备产业厚度。而“烟台苹果”恰到好处。
近年来,烟台在“苹果+文旅”的深度融合上持续探索,推动苹果从“特产”向“IP”的转型升级。让游客在享受苹果产品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丰富的文化活动,感受到更多地域特色。
在小红书平台,“烟台苹果奇遇记”CityWalk线路备受年轻人追捧。《苹果市鼻祖在烟台》系列笔记浏览量突破千万,“到烟台必喝鲜榨苹果汁”成为热门话题,成功实现了“一杯果汁带火一座城”的传播效应,将苹果产业优势转化为文旅流量密码。
伴随“烟台苹果”在小红书等平台的热度增长,网友们给烟台起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名字——“苹果市”,因为烟台苹果,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游在这里,爱上这里。
“有海的地方很多,但有这么好吃的水果的地方却很少。”来自广州的吴女士道出了许多游客的心声。对于钟情美食的他们而言,烟台苹果本身就是足以奔赴的理由。
朝阳街的“广兴果园”,被誉为“博物馆级”的苹果专卖店,每天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苹果鲜果、苹果蜜、苹果醋、苹果脆片、鲜榨苹果汁以及琳琅满目的苹果文创产品,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苹果消费场景。
矗立在最美海岸线,虹口1920文化街区则把“苹果”玩出了新花样,让老洋房焕发出新魅力。放眼街区,苹果汁、苹果餐、苹果文创产品及苹果花园场景构建起“可观赏、可体验、可带走”的全链条文旅消费模式。
在烟台文旅的创新指导下,街区在海边建起了“苹果屋”艺术商店,一经推出便火爆网络。一杯杯的鲜榨苹果汁从这里新鲜出炉,甜蜜了游客味蕾。这里不仅是苹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游客竞相打卡的苹果艺术商店,是海岸线上创意与文化交融的地标。
数据最具说服力。据统计,仅在虹口1920文化街区,鲜榨苹果汁年销售超4万杯,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200万元,以“苹果”为纽带,不仅营造了文旅新场景,更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
从水果到文化符号
一场IP塑造的城市共舞
“苹果市”——这个由网友自发叫响的别名,如今已成为烟台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烟台文旅新IP深入人心的最好证明。
在这场“苹果+文旅”的甜蜜探索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尤为关键。让人高兴的是,这场探索已演变成为一座城市的狂欢,并在烟台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了绚丽的花。
“十一”黄金周期间,“苹果阿朴”艺术商店人流如织,负责人张明涛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烟台人,我是吃苹果长大的,对苹果有特殊感情。”张明涛说,“创业时,我特意把‘苹果’放进品牌名里,就是要做有烟台基因的设计。”
在张明涛看来,苹果文创的热销,反映的是消费者对烟台文化的认同。很多游客不再满足于买几个苹果带走,他们想要的是能够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创产品。“烟台苹果不仅好吃,而且玩法也很多,苹果文创深受游客们喜爱,很多都是慕名而来。这不!很多都卖断货了。”
民间的热情,官方的引导,共同催生了“苹果+”的繁荣生态:步入烟台机场,“广兴果园”的苹果、果汁汇成一片甜蜜风景,热情迎候着八方来客;在“苹果”热潮下,星巴克、蜜雪冰城等知名饮品店积极跟进,推出烟台独有的苹果咖啡、苹果奶茶等饮品及文创,备受游客青睐;街头巷尾的苹果屋、苹果雕塑,游客正在拍照打卡;海岸线上,“烟台苹果号”主题巴士穿行于各大景点,成为流动风景线……
在鲁东大学二级教授、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曹艳英看来,选择苹果作为文旅融合的切入点,是一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实践。烟台苹果作为一张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其本身就是文旅传播最具辨识度的“战略支点”。
“苹果在烟台已超越了传统农产品的范畴,正被赋予全新的城市文化内涵,变成连接游客与城市情感的‘超级接口’”,曹艳英介绍,期待未来,这颗苹果能融入到更多文旅场景,激发出更多有趣的城市玩法。”
从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在烟台毓璜顶栽下第一片苹果园,到今天品牌价值高达164.37亿元、连续16年蝉联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烟台苹果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甜蜜蜕变。
夜幕降临,滨海一线的“苹果屋”亮起温暖灯光。游客们手持苹果汁,欣赏着海景,享受着属于烟台的悠闲时光。这一刻,苹果不再只是枝头的果实,而是这座城市的生活味道,是连接八方来客的甜蜜纽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