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上海与南浔”文化周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办,来自历史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两地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渊源与互动,解读发展密码。
南浔与上海,素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有专家指出,从近代南浔丝商在沪开辟商埠,写下“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商业传奇,到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设立“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的双向奔赴,南浔与上海的故事,始终写在“文化同源、发展同频”的脉络里。
当前,南浔正大力实施“1391”工作部署,以“全面接轨大上海”,加快打造湖州对外开放东大门,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从政策层面的主动对接、产业领域的协同共进,到文化层面的深度协作,上海与南浔的文化渊源从“物理联结”不断升华为“文化共鸣”,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泛凝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深入挖掘南浔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为南浔文化事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南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研讨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南浔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葛剑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历史研究中心教授、江南市镇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包伟民,上海博物馆原馆长、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原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志刚,江苏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编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范金民围绕主题作主旨发言。
由南浔“四象”之一庞氏家族创建的庞氏百匮楼是南浔近代藏书的典范,其藏书主体部分最终归藏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主旨发言结束后,举行了《百匮撷英——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南浔庞氏百匮楼善本图录》新书首发仪式。该书是国内首部关于百匮楼的专著,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其蕴藏的善本更是沪浔文化交融的珍贵见证。
10月16日至17日,“上海与南浔”文化周活动举行。文化周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实地参观考察了南浔古镇沈尹默艺术馆、张静江故居、庞宅等文化地标,上海百乐门、国际饭店等海派建筑,沉浸式感受南浔与上海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原标题:《在“文化共鸣”中创新合作,专家学者解读上海与南浔的双向奔赴》
栏目编辑:叶薇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裘颖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