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巍然起奇峰,势侵云汉千寻直,龙窟盘踞螺髻顶,影落桃乡画图中。安阳山,这座形成于1.4亿年前侏罗纪末期的火山,以“灼灼夭桃燃锦绣,盈盈蜜露幸福路”的文明密码,成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传奇。
地处阳山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的阳山村,东接新渎社区,南邻桃源村、普照村,西连安阳山村,北通鸿桥村、火炬村,总面积约3.14平方公里,由原来的林业村与郭庄村于2001年合并而成,现辖朱村、砻坊、旸庄等8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桃源中路21号。
阳山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辖区内的大阳山(原名安阳山)、小阳山、长腰山等火山地貌,形成独特的“葫芦谷”景观山丘(谷内有桃花岛、阳山湖、紫藤园、朝阳禅寺等著名景点)。其中海拔187米的安阳山,因周武王封周章(武王堂侄)少子赟于无锡为安阳侯,卒后葬于此山而得名。它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锥形火岩堆积山,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聚居于此。
2000多年前,西汉大夫陸端教当地百姓开采阳山石,制成石臼、石磨、豬食石槽等石制品出售,阳山村也成为江南建筑石匠的摇篮。元末,张士诚部将莫天佑与明军作战,清咸丰十年,关福和尚集民团对抗太平军,安阳山两度成为古战场。
阳山村,是“阳山水蜜桃”的发源地之一,水蜜桃种植历史近800年,被誉为“中国水蜜桃之乡”。明末清初由举人段孟陶从浙江奉化引进“月露”蜜桃,胥山湾刘慕九引进“小红花”,又有人从南京金陵大学引进“白花桃”,赴日留学生从日本带回“白凤”桃,新中国成立后又培育和引进许多良种。1957年,阳山农场创始人、首任场长王京朝(人称“王老老”) 组织18人突击队垦植长腰山,开创了水蜜桃规模种植新历史,辖区内的长腰山麓也成为无锡“阳山水蜜桃”的发源地。
上世纪60年代,水蜜桃种植成为阳山村的主导产业。1968年,阳山农场水蜜桃开始出口。1997年春,第一届阳山桃花节隆重开幕,阳山水蜜桃市场落成投用。2003年,“阳山”品牌商标问世。目前全村拥有桃园2630亩。
进入新世纪后,阳山村依托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紧扣水蜜桃这个核心要素,形成“桃经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从最初“走街串巷提篮叫卖”到现在“网上网下双驱销售”、从“只卖桃子”到卖桃花、卖桃胶、卖桃汁、卖桃木工艺品等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转变,用“小桃子做出大文章”“小村子做成大事业”,形成了以桃产业为主,一产、三产融合的“1+N”特色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小桃子”撬动“大农旅”、“传统农业村到诗意栖居地”的乡村振兴之路,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
“春山烂漫红霞染,夏桃含笑待客来。秋枫点绛云间醉,冬泉氤氲雪里欢。” 这样的场景,在阳山村已然成为怡然自得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