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地标798·751园区,到硬核制造风格的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北京逐渐涌现一批热门工业旅游点。随着《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发布,北京工业旅游发展将迎来哪些变化?“工业锈带”如何更好地变为“生活秀场”?
798·751园区/记者拍摄
从艺术地标到制造车间看“北京样本”
“欢迎来到798·751园区,这里是有近70年历史的工厂大院......”在798·751园区,游客们乘坐明黄色系的观光智能导览车,车辆化身智能语音“向导”,带领大家穿梭在包豪斯风格建筑之间。
798·751园区的包豪斯风格建筑/记者拍摄
798·751园区的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718联合厂,是新中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工业项目。798·751园区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798园区的前身是电子工业厂,751园区的前身是北京市三大煤气气源厂之一。
七九八文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严明丹介绍:“我们通过艺术和文化的介入,对老旧厂房进行了改造更新。园区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沉淀了上百家顶尖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中心,还逐步入驻了大众汽车研发中心、极客公园等科技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创意生态。”
798·751园区保留红砖厂房/记者拍摄
园区保留了红砖厂房、高耸烟囱等工业建筑,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旅游景观。园区在此基础上引入艺术、设计、科技、消费、展演等多元业态,入驻机构达到600余家,共同将静态的工业空间转变为动态的文化声场和科技创意前沿阵地。
严明丹说,机构在使用园区空间的过程中,园区会提供指导意见,要求大家保留建筑本身的特点。不论是画廊、展厅、潮牌打卡地,还是餐厅配套空间,都具有工业历史的特征。希望大家走进园区后,如同走进了一个大型、生动的工业历史博物馆。
798·751园区火车街区/记者拍摄
如今,餐饮标志性建筑“79罐”由煤气储罐改造为可容纳上千人的国际秀场,成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等时尚活动及品牌发布会的重要舞台;废弃的火车车厢与铁轨,则被改造为集餐饮、展览、文创体验于一体的“火车街区”,成为深受年轻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798·751园区将仓库改造为艺术空间/记者拍摄
798·751园区将工业遗产与艺术创意、科技创新、消费体验相融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严明丹说:“我们有室外工业遗迹旅游线路,可以看到曾经的工业设备,感受工业生产历史;有工业和文化融合的线路和产品,可以在工业历史空间里看展览;还有提供给青少年的研学线路,在工业遗存空间开展了非遗手工、服装剪裁等课程......”
2024年,798·751园区全年客流量达1257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占比约30%。今年前三季度的客流量已经接近1200万了,预计年客流量有所增加。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记者拍摄
车辆在总装车间最终线下线/记者拍摄
走进位于顺义区的北京越野智能工厂,一辆辆外观硬朗的越野车正从生产线上组装“诞生”,一股“硬核制造”风扑面而来。工厂将工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体验,让游客沉浸于越野文化之中。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晓亮说,工厂依托冲压、车身、总装三大核心车间,打造可视化生产动线。游客可近距离见证钢板经千吨冲压、机器人精密焊接,逐步组装成越野车的全过程。
越野车模拟跨越城市台阶/记者拍摄
越野车飞车展示/记者拍摄
越野车表演攀爬近31度主坡/记者拍摄
在专业越野表演场与试驾环节中,顶尖车手驾驶BJ40、BJ60完成爬坡、涉水、过深坑等高难度动作,车辆强悍性能直观呈现;游客亲自试驾时,在模拟复杂路况中感受底盘稳定与动力输出,心跳加速的驾乘感受让工业产品从“静态展品”变为“刺激体验载体”。
走进品牌展厅,如同进入一座微型“越野博物馆”。通过经典北京212、特殊保障用车等展品,串联起六十载品牌发展脉络。在售车型与功勋战车同场陈列,既展现工业实力,也传递文化底蕴,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品牌沉淀的厚重感。
AI智能打印终端/记者拍摄
越野主题文创/记者拍摄
展厅内设有AI智能打印终端,游客可以定制专属纪念合照,还配套打造了“越野主题文创区”。从数字纪念到实体好物,全方位满足游客的专属纪念需求。
今年5月8日起,北京越野智能工厂通过北汽“悦野圈”APP正式开通公众预约入口。工厂在7月完成场馆形象全面优化,让参观环境更加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8月开放团体预约,满足家庭、社群等不同群体的需求。目前,工厂每月接待量已超40批次、约1000人次。
刘晓亮说:“我们为老年群体打造兼具工业科普与休闲属性的参观体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秘工厂机会,用趣味化讲解与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感受工业制造的魅力。此外,针对海外客户,我们还定制了专项接待流程,展现中国越野制造实力与品牌文化。”
2025年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单/记者截图
近年来,北京涌现了一大批热门的工业旅游点。早在2023年,北京市798艺术区、二锅头酒博物馆入选了“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2024年,北京市推出北汽越野车智能工厂等6个北京工业旅游示范点;今年10月13日,最新推出的2025年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单中,小米科技园等11家单位上榜。
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朋介绍,据估算,2024年全市工业旅游人数约1500万人次,约占全市总旅游人数的4%,带动工业旅游收入约17亿元。
外国游客逛798超维世界/记者拍摄
“北京方案”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10月1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包含构建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打造工业旅游高效能支撑系统以及保障措施四大方面。《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
北京是近现代中国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形成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地,形成了兼具历史积淀与创新特质的工业文化。李朋介绍:“我们希望将这些资源激活、利用起来,也是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突破方向。”
798·751园区的包豪斯风格厂房/记者拍摄
《方案》提出构建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体系,将支持以首钢园、798·751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园区传承弘扬工业文化,围绕机器人、商业航天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领域,打造5个展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公园。同时,将以知名观光工厂和精品博物馆为主体,打造形成10个左右工业旅游热门点位。
李朋介绍,在5个展现生产力产业公园建设方面,要建立一对一的对接机制,制定个性化的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周期、建设主体、投资规模、建设范围包括主打品牌等内容。同时,将储备2~3个潜在的产业公园作为未来的培育对象。针对热门点位,将协同文旅机构以及文旅专家作一对一的指导,促进现有的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等进行品质提升。
资金支持方面,将重点支持工厂适旅化改造,包括工业点位的数字化示范应用、融合创新业态以及消费场景培育等项目。对开发工业旅游主题精品线路的旅行社,包括一些纳入“北京礼物”、市场反应较好的工业消费品开发主体,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同时,我们会集中全市的制造产业和文旅方面的资源,向这5个产业公园和10个热门点位进行投送。”李朋说。
798·751园区推出原创文创产品/记者拍摄
在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方面,《方案》提出将推动厂区适旅化改造。编制工业厂区适旅化改造指引,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合理划分、改造厂区生产空间和参观路线,采取实景巡游、产品研学、实操体验和数字仿真等多种方式丰富游览内容。
李朋介绍,编制的工业厂区适旅化改造指引中,会明确基础设备设施的配置标准;在软性服务方面,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求;在游客游览和工厂安全生产之间要作明确部署,既不能影响生产,又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细则制定之后,专家团队、专业管理机构会根据相关内容对企业进行评估,并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建议。
798·751园区投入观光智能导览车/记者拍摄
《方案》发布后,798·751园区将从旅游资源产品化、提升旅客服务等方面作下一步发展规划。七九八文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严明丹表示:“我们希望把工业旅游资源打造得更加产品化,比如游客来了以后,不论是通过小程序还是其他方式,能够清楚知道去哪里可以了解工业历史、可以参加艺术工坊等。”
同时,希望游客进入798·751园区后能够获得更好的游玩服务。比如园区里的观光智能导览车,就是一个旅游服务方面的产品。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BJ40增程解构车身展示室/记者拍摄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将从硬件和软件层面入手,融合数字化技术,提升游客工业旅游体验。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晓亮说,硬件上,将优化厂区参观动线,增设越野知识研学小课堂、安全实操体验区,让“工业风”可触可感;软件上,拟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或与旅游机构、线上平台合作,以联合运营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与游客体验。同时优化“前店后厂”模式,将参观终点转化为消费起点,方便游客体验新车、购买品牌文创及定制配件。
未来,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将拥抱数字科技,适时开发“线上虚拟工厂”,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沉浸式体验,让无法到场的网友也能云端360度参观核心区域并参与互动。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笼式车身展示室/记者拍摄
“工业锈带”如何蝶变“生活秀场”
《方案》提出加力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突出“超级工厂、时尚前沿、城市复兴、工匠传承和工业记忆”五大主题,优化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编制发布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业旅游名录图谱。
北京工商大学旅游管理系博士副教授、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运来认为,北京具备发展工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北京拥有的工厂,能够代表中国最高科技水平和国家战略的大国重器,比如航天航空、北斗导航等。另外,北京的首都制造例如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智联网汽车等产业,本身具有极强的科技感,有助于打造具有国家高度和全球影响力的工业旅游IP。第三,北京高度集聚了科技、人才和市场资源,可以构建政、产、学、研、游一体化的工业旅游生态系统。
总体上看,北京市的工业旅游正处在一个从点状自发探索,向系统规划的高质量发展进行过渡的阶段。
798·751园区包豪斯建筑中举办展览/记者拍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表示,要实现《方案》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北京工业旅游需要突破几大瓶颈。
首先,在工业旅游产品的供给和产品丰富度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多工厂从工业性的企业到开发工业旅游产品,还需要一个转变。其次还有人才的瓶颈,既懂工业企业的流程以及产品设计、又懂旅游市场的人才,还是相对短缺的。此外,北京有一些智能制造类以及老字号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可能还完全没有开始,从零到一的突破需要时间。
放眼全国,我国工业旅游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工商大学旅游管理系博士副教授、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运来表示,第一,重景观展示,轻体验方面的叙事能力。很多项目都停留在看看机器、听听讲解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第二个,工业旅游重企业的宣传,轻了顾客的需求。很多工业旅游项目的设计初衷是为企业宣传,而不是满足游客需要,这就导致了工业旅游项目和市场需求的错位。
第三个,重单体的运营,轻整体的协同。工业旅游企业往往各自为战,没有与周边的文化旅游商业资源形成联动,没有形成所谓的1+1大于2的效应,游客的停留时间短,消费链条也没有办法延伸,整体效益大打折扣。第四个,重硬件的改造,轻内容IP的打造。工业旅游企业过度投入在厂房改造、设施更新等硬件上,但是对于核心的知识产权挖掘不足。
游客在798·751园区拍照打卡/记者拍摄
如何更好地将工业基因转化为旅游资源,北京工商大学旅游管理系博士副教授、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运来认为,可以从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方面入手。
在商业模式方面,要从门票到生态进行价值重构,可以构建主题化的产业旅游走廊。比如北斗之光、航天之路、药谷探秘、生命科学之旅等跨区域的主题线路,把沿线的工业企业、研发中心、博物馆、特色餐饮乃至商业综合体等进行整合,共享客流和收益。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要从简单层次的参观升级为价值共创。例如加入游戏化的设计,在整个游览的过程中嵌入故事情节、任务挑战、积分系统等等。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受访者提供
跨界融合可以整合多元资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表示,工业旅游可以与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教育研学、商业消费等领域进行融合,实现合作创新。
工业旅游可以和文化创意合作,打造更多IP衍生品,比如一些时尚产品、体验内容,或者可带走的具有个人印记的东西。工业旅游的场景也可以应用机器人等技术,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智能化制造的相关内容,本身也比较受游客关注。工业旅游可以与教育研学相融合,手工类、智能制造类等工业企业可以通过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的方式,开发相应的工业研学课程。此外,可以融合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延长产业链条,让工业旅游的效益更大化。
798·751园区/记者拍摄
记 者 毛嘉惠 编 辑 毛嘉惠 主 编 程 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