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假期去哪玩?
松山湖首届双年展等你来打卡!
9月30日起持续四个月
六大艺术板块、50+参展天团
带来超多装置、影像、
绘画、雕塑精彩内容
“洄游与共生”主题贯穿全程
带你开启一场艺术与城市的对话
松山湖首届双年展的
“公共艺术板块”
以松山湖环湖片区
独特地景为界面
聚合来自多元背景的创作者
呈现27组/件装置作品
作品概念聚焦于
对东莞生产制造传统、
生活哲学与生态智慧的致意
并以国际视野重申“回归地方”
与“重返公共”的价值命题
要真正读懂这场展览
莫过于休闲时亲身前往
与每一件作品“对话”
本文梳理27组/件作品
的信息与位置
按图索骥,即可开启探索
1
《根系》
@克雷格&卡尔
地点:悠兰里主入口草坪
作品创作基于松山湖栖息地与落雨杉林独特根系所构成的独特形态为叙事线索,结合波普艺术的强烈视觉冲击与超现实主义的奇想结构。
作品不仅呈现松山湖自然与艺术的交融,更以视觉化的方式传递出生态平衡的微妙与重要性,让观者在色彩的张力与图形的节奏中感受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延续。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悠兰里(松山湖管委会站):乘坐328路,309路,317路,328区间,337路,338路,343路,347路,351路,710路,快215路,莞312路,莞312路区间(仅工作日运营)、光明松山湖假日线,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均可抵达,后步行进入。
2
《光纬共生体》
@库恩·马尔韦齐建筑事务所
地点:悠兰里湖边草坪
LUMA Lighthouse于远观时与周遭景致朦胧交融闪烁,若隐若显;行至近处,玻璃砖精心堆叠的镂空结构营造出精妙的平衡感。光线在此演绎动态叙事:白昼阳光下交织于万千棱镜间熠熠生辉。入夜后,化作水晶灯塔照亮松山湖畔的地理座标。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悠兰里(松山湖管委会站):乘坐328路,309路,317路,328区间,337路,338路,343路,347路,351路,710路,快215路,莞312路,莞312路区间(仅工作日运营)、光明松山湖假日线,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均可抵达,后步行进入。
3
《汗露》
@沈远
地点:杉林栈道
艺术家沈远在走访东莞期间,体察到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如今的沿途所见皆是整洁的绿植与宽敞的街道,已不见昔日的小加工工厂,而松山湖现也已成为科技巨头华为的驻地。
在观察细节时,沈远的目光停落在荷叶上的水珠与晨雾中缀满露珠的林间蛛网,这些都给予艺术家以启发。作品借松山湖讲东莞故事,用“滴水成湖”隐喻城市转型——无数劳动者的汗水,终汇成浩荡湖海。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4
《荔枝屋顶-共栖之树》
@牛嶋均
地点:三丫坡孤独树
该装置以解构湖边“孤独树”(荔枝树)的形态为视觉核心,把真实树的有机感转译为带有科技与工业质感的抽象结构,像是自然和人工在对话。人工树冠被设计成既实用又有仪式 感的空间节点,人们可以在这里遮阳、休憩、偶遇或闲聊,让它成为生活中的“相聚支点”。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滨湖西服务区公交站:乘坐328路,565路,波浪山庄-双创社区(松山湖景区接驳线,仅周末运营),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自驾人员:可驾车到达双创社区停车场后换乘双创微巴摆渡车抵达。
5
《此刻·他地》
@张心一
地点:溪村外区域
艺术家在创作中从马奈经典画作《草地上的午餐》入手,研究过程中发现马奈作品亦是参考了百余年前的经典作品《帕里斯的审判》,再次借鉴的过程更是超越了艺术本身的价值。
二维画面转化为图标式符号,这一转变与艺术家对图像传播和互联网文化的思考紧密相关。艺术家借此让经典以新姿态融入当下,在华为小火车站这一场景中,以独特的方式把艺术史与当下相连接。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锦华路路口站:乘坐347路、525路、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6
《共生共长》
@CYAN平面设计工作室
地点:罗汉堂建筑立面
这幅涂鸦作品像一张视觉地图,把科学元素(移液管、显微镜、数据处理器等)、松山湖的原生植被(韭菜花、葱莲、黄花风铃木、毛棉杜鹃等),以及源自亚洲和南美洲的迁居植物融合在一起。作品由简洁的几何和鲜明的色彩构成,把复杂的信息用平面化的方式讲清楚。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悠兰里(松山湖管委会站):乘坐328路,309路,317路,328区间,337路,338路,343路,347路,351路,710路,快215路,莞312路,莞312路区间(仅工作日运营)、光明松山湖假日线,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均可抵达,后步行进入。
7
《新新大象》
@缪晓春
地点:通湖礼廊入口草坪
作品以独特艺术语言,在科技与自然、传统与创新间搭建桥梁。作品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将人物进行数字化重构,让人文在现代语境下焕发生机,促使人们思索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艺术家还借助前沿技术,将新材料融入三维打印创作中。新材料的加入为作品赋予新质感与内涵,促使人们在松山湖山水间,感受科技力量与生命思索的交织。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悠兰里(松山湖管委会站):乘坐328路,309路,317路,328区间,337路,338路,343路,347路,351路,710路,快215路,莞312路,莞312路区间(仅工作日运营)、光明松山湖假日线,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均可抵达,后步行进入。
8
《青阈-西单元 》
《青阈-东单元 》
@BUZZ庄子玉工作室
地点:松山湖大桥西、东侧
《青阈》以桥梁为界分设两个单元,其核心形态由7480根金属管构成。桥梁作为时空转译的界面,两侧单元形成“工业根基-自然共生”的辩证关系。
作为极具工业感的场域元素,桥梁本身即是东莞制造实力的物质符号,而装置以同具工业属性的金属管为媒介,在桥下完成了一次“工业-自然”的和解:相同的材料参数维系着整体连贯性,象征历史与当下的延续;形态差异则具象化了从“山水小城”到“制造中心”的转型——这种转型不是对立的替代,而是让工业属性与自然意境在当代场域中相互渗透、合二为一。
《青阈-西单元 》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青阈-东单元 》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9
《情绪会客厅:清晰,金黄,呼唤着》
@张移北
地点:月牙湾
这组装置试图在月牙湾构建情绪的“会客厅”,运用工业材料青铜,与自然景观碰撞。观众能躺卧、触摸雕塑,青铜初始冰冷,在互动中升温,从材料原始状态,经观者参与被赋予新意义。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10
《TA》
@李汉威
地点:锦华路北段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探讨了身体、技术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作品主体采用螺旋DNA链结构贯穿工业构件,象征生命与科技的融合;钢架结构不仅隐喻松山湖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跃迁,也呼应了作品中关于身体退化与修复的思考;数字符号取自松山湖环湖里程及湖面积,将地域数据融入实体创作;作品中嵌入的广告图像,展现了技术对身体的干预与重构。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锦华路路口站:乘坐347路、525路、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11
《微笑茶室》
@仰木香苗
地点:艺术岛
作品融合了东莞在地物质遗产:非遗“莞草”编织为地毯,“莞香”作为茶室熏香,以此为情感纽带,构建一个充满在地温度的互动体验空间。
作品用自然的质感、亲和简洁的构造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们在自然氛围中品茶、聊天,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因此变得真诚而亲近,松山湖的自然之美和东莞的文化底蕴,也在不经意间被感知和记住。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12
《去湖边是快乐的》
@周轶伦
地点:湖滨路南段
作品《去湖边是快乐的》以高饱和度的“多巴胺色彩”对抗现代社会的焦虑,用视觉刺激唤起人们最本真的快乐体验。
艺术家采用3D扫描技术,放大手工橡皮泥的原始肌理,将孩童般的捏塑痕迹转化为起伏的自然景观,使松山湖的生态与人工干预形成双重诗意关系,邀请观众在色彩与形态的交织中,重新发现日常中的惊喜与自由。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13
《栖息地》
@李荣强
地点:健身步道2
作品通过图像重组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栖息地:候鸟的迁徙轨迹与植物根系在画面中形成拓扑关系,木刻的粗粝质感与生物图像的细腻并置,既保留版画的手工温度,又赋予自然主题当代表达。
该作品是艺术家对“自然共生”的思考——这种创作方式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一块视觉栖息地,邀请观者思考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为野性生命保留喘息空间。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广场:乘坐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可到达。
14
《HoldHold-X201727》
《HoldHoldHold-20120433》
@蔡 坚
地点:景区主入口1、2
作品以攀岩抓手为原型进行夸张放大,将实用工具转化为抽象装置。硬质的主体与不锈钢螺丝形成工业质感,漆面处理则赋予其波普艺术般的视觉冲击。艺术家刻意保留攀岩设施的功能形态,通过尺寸变异和陌生化重组,消解其工具属性。
作品通过对日常物件的重复解构,以及材料的重复使用和符号化处理,让工业物件脱离原有语境,揭示工业化生产背后的视觉逻辑,成为激发新思考的视觉载体。这些巨型"抓手"与场地周边儿童游乐设施形成对话,以美学重构为题展现城市创意转型。
《HoldHold-X201727》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HoldHoldHold-20120433》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景区主入口(松湖烟雨站):乘坐328路,309路,317路,328区间,337路,338路,343路,347路,351路,710路,快215路,莞312路,莞312区间线均可抵达,后步行进入。
15
《降落前后》
@林 岚
地点:松湖广场
本次作品使用东莞大朗镇的织物作为物料基础,使材料本身成为承载地方记忆的媒介,藉由在地的物与事,构建与特定场域深度对话的艺术现场。
作品如同一件悬浮于湖畔的“等候伞”,以垂钓的等待哲学重构时间与观看的关系,同时提供一个对岸观看的凝视框架。日光下,织物随光线流动形成轻盈的遮蔽结构,观众透过织物的层叠与波动,在身体的穿行中感知城市变迁的叙事。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广场:乘坐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可到达。
16
《爱与成长、勇敢与超越》
@马秋莎
地点:落雨杉林(在水一方)
作品以松山湖“莞二代”的童年剪影为蓝本,运用稚拙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将孩童幻化为脚踏云朵的纯真形象。孩童式的泥塑,消解科技园的工业气息。
作品既是对新移民二代的生命礼赞,也构成了一组视觉隐喻,在松山湖的公共空间里植入了一个记忆容器。当观众穿行于这些4米高的孩童形象之间,实际上正漫步在松山湖的成长叙事中,在作品的叙事语境下,记录着城市与个体共同延展的生命轨迹。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锦华路路口站:乘坐347路、525路、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17
《跳舞的房子》
@凤梨三明治
地点:荔林栈道
作品以松山湖科技城企业员工的“家”为主题,将东莞传统民居形态与虚拟家具并置组合。其中“窗户”设计独具匠心,它既是人与科学算法共生互动的界面,也是观看世界的通道。
在科技与自然的双重包裹下,“家”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而被拓展为技术与情感共生的交汇点,打破人们对常规事物搭配认知,此装置重新定义了“家”在当下科技环境中的概念,让人们对生活与科技的融合有了新视角。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18
《数字雨林》
《数字涟漪》
@阮文韬、阮允晴
地点:松湖广场与悠兰里湖面、悠兰里临水平台
湖面悬浮装置灵感源自童年记忆中的“宝可梦”游戏角色,解构重置喷火龙和暴鲤龙等经典形象。
作品将经典的虚拟形象带入现实,用数字故障和像素错位的语言,探索数字时代下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重构——信号干扰、像素错位等数字故障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低多边形建模与动画风格碰撞出新的形态,生成悬浮于湖面的“数字雨林”,数字生态的迭合,是对电视年代与数字时代变迁的温柔致敬,最终构成松湖科技生态的二次元投射。
《数字雨林》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作为湖面作品《数字雨林》的岸际呼应,装置《数字涟漪》将湖面充气装置布料回收再利用,结合玻璃钢工艺,赋予材料第二生命,形成作品的“前世今生”,体现了“记忆再生”“循环共生”的可持续艺术理念,用硬质材质将“数字生态”的动态定格成永恒瞬间,让它们在岸边与湖面投影形成光影共振,如数字文明在松山湖畔激起的层层涟漪。
《数字涟漪》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悠兰里(松山湖管委会站):乘坐328路,309路,317路,328区间,337路,338路,343路,347路,351路,710路,快215路,莞312路,莞312路区间(仅工作日运营)、光明松山湖假日线,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均可抵达,后步行进入。
19
《谜语登天》
@陆平原
地点:健身步道1
作品捕捉植物种子破土发芽、探索世界的姿态,从日常事物挖掘独特故事。通过对“故事 ”的创作与运用,试图挖掘人与万物的精神联系,展现人类经验的流转,亦是对植物蓬勃生命力、灵性及文化基因的礼赞。
作者突破对植物单纯描绘,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力量,以及植物与地域文化关联,在熟悉的植物生长现象里,探寻到全新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广场:乘坐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可到达。
20
《自然,家工厂》
@李民伟
地点:黄花风铃木
作品通过对在地建筑语言的再诠释,让空间承载记忆又焕发新生命。当松山湖的夕阳透过模块的缝隙洒进来,整组装置仿佛化身为一台光学处理器,把自然的节奏、科技的逻辑与生活 的温度一起“解码”。
游客在林间穿行时,自己的身影与花林的色彩被同时捕捉和重组,像在参与一场实时生成的空间表演。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锦华路路口站:乘坐347路、525路、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21
《永生》
@徐 震
地点:健身步道3
作品运用 “文明嫁接术”,拆解经典,打破常规,以独特方式重组,把不同时代、地域的文明印记交织,碰撞出全 新视觉与文化冲击,构建对文明、历史的全新解读。
该作品也借经典的融合,展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影响、交织。正如东莞从莞香古驿到智造新城的蜕变,喻示人类文明终在“永生”叙事中延续。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广场:乘坐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可到达。
22
《时空剥落△》
@UFO媒体实验室
地点:科学公园
作品以大型立方装置破土而出的瞬间为意象,如同松山湖地下蕴藏的未知能量向地表的跃迁——坚硬的几何结构自然侵蚀剥落,露出内部的LED 屏幕,如同科技从矿藏中所凝炼的结晶。
UFO媒体实验室提示观者:每一寸风景之下,正有新的文明层持续隆起。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科学公园站 :乘坐347路,环湖文旅专线(仅周末运营),525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23
《时序之环》
@宋 冬
地点:松湖烟雨东入口
作品将城市交通的秩序逻辑与工业符号移植于自然场域,以光的流动消解装置的静态感,与周围的车流、行人、草木形成共生,制造出规则与野生的张力,将思考植入日常间隙。
装置的机械韵律是松山湖20年发展的时间密码:一座用工业符号铸就的当代“时钟”。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24
《洄溟》
@尹秀珍
地点:落雨杉林
“洄”为水循环往复,“溟”指幽深之水,暗喻生命与科技在自然中的永恒律动。作品收集器上下运动带动裙摆制造涟漪,湖面的水不断涌入收集器中心,暗合松山湖湿地水文潮汐节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作品是自然、生态、科技和思辨的视觉呈现,也是生命和母性的象征。湖面、落羽杉、周边景观和生态形成共语。当机械的韵律与湖的呼吸同频,涟漪便成了时间的年轮——收集、涌流、归墟,再重生。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交通服务线路
松湖大桥东入口:乘坐343路、347路到达本站后可无缝换乘观光车抵达展区。
环湖文旅公交专线 玩转松山湖省力省心
双年展期间
(2025年10月-2026年1月)
松山湖“一圈一线”环湖文旅线
增设更多站点
方便市民游客
近距离在园区打卡观展
一起来看看吧!
“一圈”
环湖文旅公交专线
(新增临时站点)
途经站点(响应式停靠)
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松湖花园-松湖广场入口(临时)-松木岭-湖畔花园-松山湖科学公园-锦华路路口(临时)-三家巷-柳堡-康桥-溪村D区-溪村A区-玖龙纸业-滨湖西服务区-华为三丫坡-松山湖教师村-理工体育中心-松湖花园-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
服务时间
(周六、日)
9:00—19:00,30分钟/班
发车时刻
9:00/9:30/10:00
10:30/11:00/11:30
12:00/12:30/13:00
13:30/14:00/14:30
15:00/15:30/16:00
16:30/17:00/17:30
18:00/18:30/19:00
为方便市民游客就近乘坐和到达
环湖文旅专线首末站
位于悠兰里Uland-
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门口
“一线”
城际松山湖北站直达线
途经站点
城际松山湖北站(A出口侧公交站)
松山湖图书馆
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
服务时间
2025年10月-2026年1月
每周末9:00—19:00
半小时一班
解锁观展新玩法 搭观光车玩转松山湖
10月1日至2026年1月30日
由松山湖商文旅推出的
3条观光车路线
让市民游客能在
各大双年展展区之间
轻松往返
北湖片区
线路:
松湖烟雨 ⇌ 松山湖大桥
南湖片区
线路一:
大学路西入口 ⇌ 双平台
线路二:
科学公园 ⇌ 在水一方
温馨提示:观光车服务时间为每天10:00—17:30。
当热闹与艺术的静谧相遇
便有了这场
值得奔赴的双年展
在松山湖的日子里
不妨放慢脚步
留下一段温柔又独特的记忆吧~
打开微信“松山湖商文旅”小程序
可打卡27处打卡点
打卡达到一定数量
还有好礼相送哦!
⬇️⬇️⬇️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摄影:张莎 康乐伟 麦晴怡 黄政正
编辑:张莎 李筠清
审校:郭文君 韦基礼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
▶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