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地处西北关中平原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里出土的数千件陶制兵马俑,组成了一支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地下军团。他们披坚执锐,神态各异,或威严屹立,或凝神沉思,仿佛随时准备为那位千古一帝再度征战沙场。凝视这些沉默的陶俑,能感受到大秦帝国“书同文,车同轨”的雄心,以及一种追求秩序与永恒的极致力量。
2、西南——三星堆
(四川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位于四川盆地的三星堆遗址,是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其出土的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青铜神树、黄金面具等文物,造型诡谲、风格独特,完全不同于人们熟知的中原青铜文化。这些充满宗教与神话色彩的器物,揭示了一个曾经高度发达且极具原创性的古代文明。三星堆仿佛是从神话传说中走来的国度,其崇拜体系、艺术表达和社会结构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3、华南——开平碉楼与村落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在华南的广东开平,矗立着一千多座风格各异的碉楼,它是岭南华侨文化的“活化石”,它们与周边的村落、稻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开平碉楼源于明清时期,特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地侨胞为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而兴建。这些碉楼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建筑风格的融合性,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拱券、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的穹窿,都能与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灰雕彩绘和谐共存。
4、华中——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坐落于中原腹地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至唐期间持续大规模营建的石刻艺术宝库。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密布着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万余尊佛像。其中,最负盛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面容丰满圆润,目光慈祥而深邃,嘴角微露笑意,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完美展现了盛唐时代的自信与气度。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清晰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从北魏的“秀骨清像”到唐代的“雍容华贵”,风格演变脉络清晰。
5、华东——泰山
(山东泰山)
“五岳独尊”的泰山,雄踞于华东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化中的神山、圣山。它不仅是自然景观雄伟壮丽,更承载了无比深厚的人文内涵。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以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作为昭告天下自己受命于天、功绩卓著的最高仪式,使泰山成为国家统一和政权合法性的象征。同时,泰山也是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圣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摩崖石刻与诗篇,使其成为一座露天的中国文化博物馆。
6、华北——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
位于华北平原中心的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它遵循严格的礼制规范而建,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严谨,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封建等级的森严。如今的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百八十余万件文物,涵盖了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的所有门类。它不仅是宏伟的建筑奇迹,更是一座汇聚了宫廷文化、典章制度、艺术珍品的巨大宝库。
7、东北——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入关前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与北京故宫的恢宏壮丽相比,沈阳故宫更具浓郁的民族与地方特色。它将满、蒙、汉等多民族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宫高殿低的建筑布局、口袋房、万字炕、索伦杆等元素,生动反映了满族早期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政治中心,沈阳故宫见证了后金(清)政权从崛起、壮大到定鼎中原的关键历史。
我认为国内7大区域的“人文第一景”是以上7个,你同意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