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带大家领略胶东乡村的风土人情,这次要介绍的村庄叫作“保灵口”,具体位于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辖区内。
保灵口村,距离前段时间介绍过的牟平“十八盘”公路很近,自北向南翻越公路垭口,很快就能在路旁看到“保灵口”村的地名石碑,只不过村庄的住宅区与地名石碑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且有山丘阻隔,因此在公路上看不到保灵口村的面貌。这一点,与其邻村“虎龙头”有所区别。
(▲保灵口和邻村虎龙头的位置示意)
关于“保灵口”村的由来,地名石碑简志的说法是:“清乾隆年间,于姓由本镇(观水镇)大泮口村迁此定居建村,传说此地是人杰地灵之宝地,村东南有十八盘口,故名宝灵口,后演变为保灵口。”
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牟平县在修撰地名志时,对于“保灵口”还收录有不同的解释,称:“传说清代时,朱塂堡(在保灵口村以北,现为莱山区地界)有人发灵(灵柩)时于路口‘滚灵’,遂有人去‘保灵’,此处因而得名为‘保灵口’。”“保灵”之说,应非凭空而来,后人可能感觉不适,便以“人杰地灵”的“宝灵”相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就谐音来说,“保灵口”可以联想到“保龄球”,容易给人留下较深印象。多年前笔者初次走牟平十八盘时就见到该村的地名石碑,当时虽未进村,但这个名字却一直熟记于心。
受限于山区地形,保灵口未能发展成为大村。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统计,全村约400人口,如今在村常住者,应远不及此数。进村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沿着主街转一圈。
该村的规模是小了一些,但自然环境相当不错,山水灵动,空气清新,置身其中,心旷神怡。接下来这组图片,就带大家看看当地的风光。
▲牟平十八盘垭口,自北向南视角。
▲翻过垭口之后的公路路段。
▲这是保灵口村的远景。
▲这是进村口的近景。
▲当地山水环境一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