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到位于我国华东地区的江西省,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庐山的云雾、三清山的奇松、婺源的油菜花等等——这座被青山绿水环绕的省份,似乎总把“高光时刻”留给自然风光与小众地市。而作为省会的南昌,过去常被调侃为“最没存在感的省会”:论名气,不及隔壁武汉、长沙的热闹;论文旅热度,难敌省内庐山、婺源的吸引力。可如今再到南昌,你会发现这座城市早已悄然蜕变:滕王阁的灯光秀惊艳夜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挤满打卡的年轻人,南昌拌粉成了全网热销的“网红美食”,曾经的“低调省会”,正以“千年文脉+现代活力”的新姿态,成为江西旅游的“新名片”。
第一次走进南昌,是从高铁站坐地铁直达市区。刚出地铁口,就被街头巷尾的“赣味”所吸引——早餐店门口飘着南昌拌粉的香油香,阿姨推着小车卖着现做的白糖糕,公交站台的广告牌上印着“天下英雄城”的标语,瞬间让人想起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出租车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他笑着说:“以前外地朋友来江西,总先去庐山、婺源,现在好多人专门来南昌玩,滕王阁灯光秀、秋水广场音乐喷泉,晚上比白天还热闹!”
这份“热闹”,藏着南昌千年的历史底蕴。走进滕王阁,才真正读懂这座城市的“文化底气”——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闻名天下。如今的滕王阁,早已不是单一的“古迹”:白天,能在楼内看到《滕王宴乐》实景演出,演员穿着唐代服饰,演绎着滕王阁的昔日繁华;傍晚,楼外的灯光秀准时开启,金色的光束勾勒出滕王阁的飞檐翘角,配上赣江的夜景,仿佛穿越回盛唐;顶楼的观景台更是绝佳视角,俯瞰赣江两岸,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新城,一边是古色古香的老城区,新旧交融的画面格外震撼。
南昌的“红色记忆”,同样令人动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场景还原,将人拉回1927年那个热血沸腾的夏天——泛黄的军装、生锈的步枪、当年的作战地图,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英雄城”的由来。纪念馆旁的中山路上,还保留着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老邮局、老银行的旧址如今成了文创店、咖啡馆,走在街头,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更让人惊喜的则是南昌的“烟火气”。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路两旁是仿古建筑,老字号小吃店、文创店、汉服体验馆一字排开,周末的街区里,穿汉服的姑娘们提着灯笼拍照,孩子们围着糖画师傅转,热闹得像过年。走进一家开了30年的南昌拌粉店,点一碗经典的牛肉拌粉,再配一份瓦罐汤,米粉筋道爽滑,汤汁咸香浓郁,瓦罐汤里的排骨炖得软烂入味,一口下去满是满足。
如今的南昌,早已不再是“没存在感”的省会。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是亚洲最大的喷泉群之一,每晚8点,水柱随着音乐起舞,最高能喷到128米,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南昌之星摩天轮,高160米,坐在上面能俯瞰整个南昌城,傍晚时分,还能看到赣江日落的绝美景色;还有新建的南昌融创文旅城,过山车、摩天轮、水世界一应俱全,成了年轻人和亲子家庭的游乐天堂。当地年轻人说:“我们南昌以前太‘低调’了,现在终于逆袭成了‘网红城市’,周末和朋友去滕王阁看灯光秀,去万寿宫吃小吃,感觉特别幸福。”
南昌这座城市的蜕变,不仅是“网红元素”的叠加,更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它没有盲目复制其他城市的模式,而是将滕王阁的千年文脉、南昌起义的红色记忆、街头巷尾的赣味烟火,融入现代城市发展中——老城区的骑楼被修缮一新,变成了文创街区;赣江两岸的绿道被打通,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就连地铁里的装饰,都印着《滕王阁序》的诗句,让人随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如果你下次再去江西旅游,别再跳过省会南昌。在滕王阁看一场灯光秀,在八一起义纪念馆感受红色历史,在万寿宫吃一碗南昌拌粉,再去赣江边吹吹晚风。你会发现,这座曾经“低调”的华东省会,早已用自己的方式,把千年历史与现代活力,酿成了让人难忘的“南昌味道”。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