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喀纳斯景区——人间仙境的斑斓画卷
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的喀纳斯景区,被誉为“人间仙境”,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秋色天花板”。这片神秘的土地相传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的饮马之地,也是图瓦人守护千年的隐秘王国。
喀纳斯湖如同镶嵌在群山中的翡翠,以其独特的“喀纳斯蓝”晕染出人间最绚丽的调色盘。湖中传说中的“湖怪”为这片水域增添了神秘色彩,游客可乘船深入湖心,欣赏奶绿色湖水倒映冰川的奇景。
登上海拔2030米的观鱼台,需攀登1068级台阶,但回报是无与伦比的全景视野。在日出时分,当第一缕阳光染金雪山,云海翻涌如悬浮仙境,令人震撼不已。
月亮湾形成了一道优美的S形河湾,犹如上帝笔触,尤其在秋季层林尽染时,从空中俯瞰最为壮美。而“神的后花园”禾木村,童话般的木屋群被白桦林环绕,骑马至哈登平台守候晨雾,夜晚仰望银河坠入图瓦人屋顶的景象,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最佳游览季节是9月下旬至10月初的秋色巅峰期,6月的野花海以及1-2月的雪国幻境也各具特色。
2、莫高窟——墙壁上的佛教艺术图书馆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至元等十多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这些数字背后,是千百年来无数工匠与艺术家的虔诚与智慧。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民族艺术水乳交融,创造了空前的佛教艺术成就。
飞天是敦煌艺术中最绚丽的形象之一。唐代飞天尤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这些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既不似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
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这些珍贵文献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形成了国际性的“敦煌学”。
莫高窟不仅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壁画中描绘了当时的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等内容,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3、华山——奇险天下的华夏之根
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华山,古称“西岳”,为中国五岳之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华山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中的“华”字就源于华山,因此有“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是一座断层山,由一整块花岗岩石构成,形成年代可追溯至太古代,约27亿年前。包括东、西、南、北、中五峰以及七十多座峰岭和三条峡谷,总面积达148.4平方千米。
华山以险著称,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千尺幢等著名险峻景点。长空栈道悬于千仞绝壁,宽仅尺余;鹞子翻身垂直而下,必须面壁挽索,脚尖探寻石窝交替下行;千尺幢陡峭如梯,坡度达70度。这些险道虽经加固,仍令人胆战心惊,是对勇气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华山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华山的西玄洞被称为“第四洞天”。全山共拥有72个半悬空洞、20余座道观,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道教高人如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在此修行。山上留下了大量诗歌、碑记(1200余篇)和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
4、那拉提草原——天山深处的空中草原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集蓝天白云、冰川雪峰、森林草原、峡谷河流于一体。她以壮美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风光。
那拉提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原,是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清泉密布,溪流似网,山中林木繁茂,构成一幅绚丽画卷。这里是一片冬暖夏凉的“空中草原”,是365天都可以看到莽莽雪山的“骏马乐园”。
最佳旅游季节在7月至10月,此时草原绿草如茵,远看像是铺了一块巨大的“毯子”。清晨气温舒适,黄褐色的牛和白色的羊悠然散步,毡房升起袅袅炊烟。阳光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不断改变着巨幅油画的色彩和线条。
那拉提草原远处雪山耸立,山脚下翠绿的塔松、高昂的白桦和苍古的杨树、榆树,好似一群刚柔相济的伟丈夫。开满密若繁星般五颜六色小花的绿草原,在飘溢着奶香的阳光里,令人宛如在神话中漫游。
这里居住着全国十分之一的哈萨克族,他们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著称,至今仍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那拉提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风光。
5、赛里木湖——丝绸之路上的高山明珠
赛里木湖深藏在巍峨天山西部科古尔琴山脉之中,湖面水位海拔2071.9米,像一颗硕大的翡翠宝石镶嵌在群山环抱中。湖泊呈椭圆形状,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23.4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86米。
赛里木湖又名“三台海子”,系哈萨克语译名,为“祝福”之意,以祈求古丝绸之路上的行人一路平安。横贯北疆的312国道沿湖南岸蜿蜒伸展,历来为军事与交通要冲。
宜人的气候和丰美的水草,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夏牧场。如今湖畔已开辟为旅游胜地,旅游者住在蒙古包里,吃香喷喷的手抓羊肉,喝醉人的赛里木酒,观赏着蔚蓝的湖水碧波荡漾。微风拂过,惊起一群天鹅与仙鹤,此情此景,无怪乎元代《长春真子西游记》一书中赞其为天池。
清嘉庆年间,洪亮吉路经该湖时,誉之为“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湖水被巍峨的山峰环抱,倒影池中,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迂百尺,景色旖旎动人。
6、青海湖——青藏高原的蓝色明珠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583平方千米,绕行一周约360千米。湖水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为黄河全年入海水量的2倍多。青海湖富有天然的壮阔、恬静之美,在唐代《敦煌吐蕃古藏文文书》中,被称为“错温波”,意为蓝色的湖。
青海湖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断陷湖。100万年前,湖周地层多次发生断裂,周围地面上升为山,中央部分下陷成盆。后来逐渐积水成为一个烟波浩渺的外流淡水湖,有河道与黄河相通。在距今70万年至18万年间,气候变干,周围地势再度抬升,湖水不能外泄,逐渐断绝了与黄河的联系,成为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湖水含盐量逐渐增高,成为咸水湖。
令人担忧的是,青海湖目前仍在退缩,水位平均每10年下降1米。科学家们推算,地质时期的青海湖比现在要大1000平方千米,湖水位比现在高100米以上。
湖内有5个小岛,其中以海心山最大。这些岛上栖息着众多的候鸟,成为鸟的王国。每年3月,数十万只鸟从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南亚各国飞到这里来产卵育雏,场面壮观。青海湖鸟岛每年春天都会迎来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栖息繁殖。
7、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沉睡千年的地下军团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在秦始皇帝陵的兵马俑坑遗址上,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这座博物馆是中国遗址性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落成开放。
1974年3月,临潼县骪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公里的地方打井时,偶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终于发现了秦始皇时代的大型兵马俑坑3个,总面积2078平方米。
博物馆现占地约19万平方米。其中一号兵马俑展厅面积1.4万多平方米,三号兵马俑展厅面积1200多平方米,铜车马展厅600多平方米。该馆以一号、三号兵马俑坑遗址、遗物为主体,向观众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兵马俑坑发掘现场和坑内出土的高大的秦兵马俑群。
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有秦俑一号坑展厅、秦俑二号坑发掘现场、秦陵铜车马展厅及两个辅助展厅和一个环幕电影院,共展出文物6400余件,其文物以历史久远和数量众多而著称于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实行24小时全天候接待,是少有的一家夜间还开放的博物馆。
8、扎尕那——群山环抱中的石匣子秘境
扎尕那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镇,藏语意为“石匣子”。这里山峰、峡谷、河流、原始森林和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等相遇为伴、蔚为壮观。2023年,扎尕那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从上空俯瞰,扎尕那宛若一座浑然天成的“石头城”,有城门、护城河、聚落。进入石头城腹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藏式村寨,以及错落有致的踏板房,层层分布,户户相连,经幡迎风而动。
扎尕那地处迭山南麓,由于新生代时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境内出现很多挺拔俊秀的奇峰。有各类象形山石、蚀余景观,遍布峡谷、洞穴。仅海拔4000多米的山峰就有十多座,这些山峰犬牙交错,高耸入云,形态奇特怪异。
石城不止有巍峨的山,还有灵动的水。这里沟谷纵横,有数不清的悬泉瀑布,益哇河水从山上飞泻而下,落入谷底,发出阵阵轰鸣。山谷中央,溪水缓缓流淌,清澈见底,水質极佳。
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多次来到扎尕那,这里给他留下深深的震撼:“我生平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9、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乐章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西省吉县与陕西省宜川县交界处,地跨黄河两岸,总面积26.89平方公里,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壶口瀑布是黄河河道上第一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和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造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排山倒海般的瀑布冲击岩石发出“谷涧响雷”的轰鸣;巨涛激起数十米高的浪花,远看成“水里冒烟”的景观,阳光下引导出“彩虹通天”的美景。
壶口瀑布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地层、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壶口一带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三叠系纸坊组(群)(距今约2亿年左右),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和灰绿色细砂岩与泥质岩类互层,下部为厚层砂岩、薄层砂岩、泥岩类岩石。
壶口瀑布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印支运动作用结果形成的两组节理,一组基本顺河水流向发育,另一组为跨河发育。瀑布因溯源侵蚀年均退移约20厘米,现采取分级保护区管理、水土流失治理与黄河水量调度等保护措施。
10、鸣沙山月牙泉——沙水共处的沙漠奇观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这里沙山与泉水共处,历来以“沙漠奇观”闻名于世,是敦煌的名片之一。游客可以爬上鸣沙山,俯瞰月牙泉,在山顶上欣赏大漠日落,感受西北大漠的苍凉广阔。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下,处在沙丘环抱之中,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被沙子埋没,被誉为“沙漠之眼”。虽然历来水火不能相容,但月牙泉却安然处在一片沙山之中。
鸣沙山的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远远望去,沙丘高低起伏,蔚为壮观。游览景区建议安排在下午,这样既可以避开中午沙漠中的酷热,还能在夕阳西下时,爬到山顶遥望远处的沙海和山下的月牙泉,观看唯美的日落。
当游客从山顶下滑时,会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让人胆战心惊又颇感刺激,鸣沙山因此得名。景区目前提供多种游乐项目,如:骑骆驼、滑沙、滑草、沙漠摩托车、射箭、直升机游览等,其中骑骆驼和滑沙较受游客欢迎,值得体验。
以上是我认为的西北地区最值得去的10个景点?你认为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