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乌塔
编辑|李小天
“你是韩国人吗?”
在意大利旅游的十几天里,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
原因也很好猜。
韩国人大概是最经常出现欧洲的东亚面孔——不需要签证,机票还便宜。
去年年底查询,2025春节期间,同一航班航空公司,从韩国飞法兰克福的机票比北京飞法国的机票便宜近4000元
另一方面,韩企在欧洲也已深耕多年,三星在意大利设有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营销网络遍布全国;LG也是韩国家电市场的重要玩家;2011年,现代汽车集团收购了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GFG Style的多数股权;而韩国流行音乐(k-pop),更成为全球Z世代共通的世界语。
在回答“我是中国人”之后,往往又会触发一系列的连招:
“中国是不是有个9天的长假?”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放假啦!”
“祝你有一个快乐的假期!”
“记得看好你的包。”
意大利真的小偷很多吗?
或许是的。入住罗马民宿的第一天,房东就跟我说,要小心小偷,随时看好自己的包,前两天在教堂有人被偷了。甚至上飞机的前一刻,我们还在小红书刷到了几个“罗马特米尼车站被盗刷信用卡”的帖子。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偷在意大利,抢在法兰西”,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小红书的一句调侃。
我和朋友大概是为数不多从意大利全身而退的人。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看起来太过贫穷,还是我们的防范措施做得太好。
其实我们也只是干了几件事。给手机挂上背带或者手绳、背帆布包和痛包、把包包拉链用八字锁扣上、乘坐公共交通不站在门口。我甚至为这趟旅行购入了防盗内裤,但终究没有用上。主要原因是真的有点麻烦。
尽管每天都在感叹自己会不会矫枉过正、过于紧张,但直到落地国内前,我们都秉承着“不矫不放心”的原则,总害怕一说“意大利好像也没小偷”之后,就遇见小偷了。
有趣的是,我们唯一一次遇见小偷也是在教堂里。
那时我们刚从南意小城的商业街出来,正在考虑要不要花费3欧元的天价座位费品尝1欧元的咖啡,顺便休息一下。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路过了一间叫做Chiesa Pieta dei Turchini的教堂。教堂前的流浪汉(也可能不是,只不过他在脚下放了一个碗)看着我们好奇的样子,邀请我们进教堂歇脚。
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我点开了谷歌地图,发现这里是附近评分最高的地点第一。它确实和大多数影片、文字里描述的那样,花雕穹顶、巨物恐惧。
但又好像不太一样。所有的烛火都换成了灯,大家为了安全起见开始赛博祈愿。里面算不上安静,座位旁的老人放的屁也很大声,但没人扭头看他。游客推着婴儿车进来,车里的小孩哭得大声,在他们身后,有吉普赛女人缓缓靠近。我不知道他们得没得手,因为我们赶着时间去下一个景点了。
糟糕的治安状况,自然与意大利凋敝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关。自 1999 年以来,意大利每年的GDP 增长都落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2025年第二季度,意大利的就业率为62.8%,但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建筑、零售、酒店等低生产率行业,主要有利于 50 岁以上劳动者。因此,人均生产率不断下降,加剧了增长乏力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移民的大量涌入也加剧了意大利社会状况的动荡不安。近年来,大多数非法进入欧盟的人都是通过三条主要路线乘船登陆欧洲。第一条被称为地中海中部航线,主要从北非的突尼斯和利比亚到意大利和马耳他;其次是东地中海航线,主要从土耳其经海路到塞浦路斯和希腊,也包括从陆路穿越到希腊和保加利亚的航线;第三条是西非航线,船只从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国进入大西洋,前往西班牙领土加那利群岛。
在地中海中心扮演着欧洲与北非、中东之间桥梁角色的意大利,堪称移民涌入欧盟的“南大门”。
如果说国庆期间,整个意大利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大概就是民众游行。
我们在意大利的十天里,那里一共发生了三次游行。
一次在许愿池附近,一次在罗马的特米尼车站,一次在佛罗伦萨。原因都是民众不满政府支持以色列。
好巧不巧的是,我们碰上了每一次游行,但也相当于都错过了。
我们选择住在了罗马的PRATI区,离梵蒂冈步行只要十来分钟,房东口中很安静也很安全的区域。第二次游行发生的时候,我和朋友正在家乐福买打折火腿,准备回民宿煮鸡汤泡面,甚至还在讨论“快到中秋了月亮特别圆”,以及给夜空中突然升起的直升机拍摄几张照片。
直到晚饭后的休息时候,打开旅游互助群里,才知道在特尼米车站附近在罢工。
游行导致地铁停运封站,每个十字路口都聚集着拿着巴勒斯坦国旗的人,垃圾箱里全是燃烧瓶,广场上传过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恶臭的催泪瓦斯刺激着所有人的鼻腔,道路上充斥着玻璃碎片,好一点的能看出来是啤酒瓶的残骸。
“我们都躲进了杨国福里。一个父亲抱着他的孩子躲到了最里面。”
那天晚上,所有人都在担心接下来的行程是否还能继续,以及顶着时差给家人报平安。索性第二天,车站附近已经回复了正常,地铁也照常运营。
10月5日小红书用户分享的罗马游行博文
佛罗伦萨的游行发生当天,我们在百花大教堂附近的中餐馆门口排队。头顶飞过了十几个直升机,四五辆警车从眼前漂移而过。
中餐厅的玻璃门似乎隔绝了一个世界。
先预定好的意大利人顶着羡慕的目光长驱直入,里面的人微信扫码就能点单,固体酒精加热的烤鱼咕嘟咕嘟地冒泡,蒸腾的热气里客人吃得热火朝天。
收银员一边带着客人入座,一边准备去前台结账。他们没时间管游行,管艺术,只知道今天还要工作到晚上11点。
“我们不参与罢工。他们罢工还给工资,我们没有的。”
意大利的南部正在被印度人包围。或许,相对贫穷的地区,更容易被印度人“统治”。
那不勒斯就是如此。
有趣的是,在这个号称混乱邪恶的城市里,印度人却显示出了一种难得的秩序性。
上午十点之前,他们就会排成一列,推着板车出摊,下午五点前后,又排着队收摊。旅行的第七天,我们在下午四点多到达了这座城市,恰好碰到了印度商贩的收摊队伍。
那不勒斯的石头路很难走,更不要提它还被戏称“西欧重庆”,处处是上下坡。走在队首的印度人就中招了,平板车的轮子被道路缺口卡住,在他的作用力下不得已倾斜了30度左右,才颤颤巍巍地向前行进。
其间,他的平板车掉下了一个粉红色的玩偶,可之后跟进的印度人们都对此视若无睹,只有最后一名摊贩会用一只手稳住推车,再用另一只手捡起那个掉落的玩偶。
那不勒斯的印度商贩
印度人还有着严苛的定价标准。
号称全球最繁华的车站Toledo的沿街,大概是那不勒斯的最佳摆摊地之一。我们特意在欧洲面孔间挑选了一个印度人的摊位,因为他清晰地标明了所有的冰箱贴每个仅卖1欧元(名人效应在欧洲也奏效,印有马拉多纳图像的售卖2欧),是整条街上最便宜的价格。当然,这些冰箱贴的背后统一标着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p.r.c,这意味着把它作为礼物的话,需要自己重新进行包装。
我们一共挑选了12个冰箱贴,试图和摊主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讲价。可即便我们说用现金,也没能将12欧降至11欧。在西班牙街区里有店面的印度人,价格也被规定在了同样的水平线。冰箱贴售价一欧元,普京的玩偶售价8欧元。
一个可以进行对比的经历是,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我们曾在一家店用“用现金”的方式,成功把4欧元的冰箱贴讨价还价到3欧元。
对于集体主义观念极强的印度人来说,“不能够随便降价”,是一条维持族群长久生存的规则和血线。而这条规则,似乎已经开始渗透到了当地人中。新堡附近的门店里,虽然冰箱贴没有降到1欧元一个,但玻璃酒杯的价格已经被压平到和印度商贩的同一纬度——3.5欧一个。
在意大利街头,我唯二看见的中国品牌,是名创优品和Labubu(应该是仿版Lababa)。
尤其是在那不勒斯,光西班牙街区,就有三家名创优品店铺。每个店铺的侧重点都不太一样。Toledo地铁站附近的店面最大,甚至配备了保安,或许是考虑到当地消费者对生活用品的硬需求,主要侧重于零食饮料,趁着三养火鸡面在YouTube和TikTok翻红之际及时布货,甚至上架了白象的火鸡面。
在非热门街区,则有一家店面在10平米左右的IP专营店,以“以小博大”的姿态专门售卖玩偶、周边。虽然吸引力颇高,但购买率明显不如大门店。
意大利小女孩在名创优品IP店前停驻
意大利几乎是一个被中国企业放弃的地方。
在不少人口中,它是一片消费能力底下,又很难打入的不毛之地。
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和社保机构,2025年意大利平均月薪约为税前2047欧元,税后1400至1500欧元。北部工商业发达地区,如伦巴第大区,平均月薪可达2000欧元以上,米兰甚至已经成为了富人移居的热门地。
低薪工作主要集中在学徒、30岁以下青年、外国人、南部地区几个人群。有23.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家庭(贫困线为年收入12363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3849元)。
这就导致,意大利本土人,尤其是南部人民的消费能力确实不高(除却卡普里和阿马尔菲海岸线)。意大利留学生小红透露,某些小红书意大利网红伴手礼品牌,几乎没有本地人会买,原因不是品质不好,而是价格太贵。
譬如意大利草本美妆品牌蕾莉欧(L'ERBOLARIO),作为“必带伴手礼”在社交平台颇为出名,一块售价6.9至8.9欧的香皂,频频出现在意大利购物分享博文里,但在线下店面里,几乎不会出现本地的消费者。毕竟在线下商超里,一块柠檬香皂的价格可以低至3欧元,
与之对应的是,一根售价为10欧元左右的润唇膏(未退税折合人民币约84元),中国游客一人就能购入10只上下。一瓶50ml售价为30.9欧元的香水(未退税折合人民币约259元),也被视作高性价比伴手礼。
在某位出海市场策略专家看来,意大利可以被视为欧洲最“鸡肋”的市场,消费力较弱、人口老龄化严重,而且社会治安混乱,没有可以辐射的其他地域,“因此非常不建议卖家花大力气投资意大利市场”。
这个靠文化、时尚、美食享誉全球,遍地奔驰的国家,留给中国企业的机会,确实不太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