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是普淜最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普淜坐落在祥云县东边的高原上,独特的立体气候让秋收比坝区晚了不少时日,却也孕育出更饱满的硕果。海拔两千多米的地势让这里的秋天来得格外清爽,也让秋收成了最为别致的景观。

当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小镇便从沉睡里苏醒。

转过新街口,视线会被一片绚烂撞个满怀。屋檐之下、瓦当之间、木架之侧、青石板上,辣椒的火红、玉米的金黄、瓜子的暗褐、芸豆的乳白……像是莫奈的调色盘,在秋日的暖阳下铺展开来,这便是小镇最动人的时刻。

沿着老街往里走,家家户户的晒台上都摆着奇特的景致。簸箕里晒着刚采摘的“潮瓜子”和还未脱落的向日葵,编织袋里铺着金色的冰粉籽,在阳光照耀下透着新亮。

最耀眼的是屋檐下悬挂的玉米,多年以前老街上的人们习惯于将采收后的玉米编织成串挂在杆上立于屋檐下,金黄色的玉米与黑白的老屋相映成趣,放眼望去整条老街熠熠生辉,是普淜最为独特的民俗晒秋景观。

那位耳背早已听不清声音的耄耋老人,依旧日复一日地朝着太阳的方向,忙碌的手却始终不停歇,不是在拣豆子便是剥玉米,老一辈人的艰苦与持家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无名的小卖部门口,老人们常坐于此,一边翻晒草药、一边聊着收成,谈笑声一阵接一阵地传来,在空气里久久不散,让围城里的人徒有“羡鱼情”。

在另一片白云之下,石门河缓缓流过小村庄,滋养着两岸广袤的土地。田埂边的稻草人还擎着褪色布衫,农人脚踩打谷机的咯吱声已响彻四周,即便秋阳依旧灼人,石门河流域的田间地头却还是一片繁忙的秋收景象。

有的手持镰刀收割,镰刀起落间,成捆稻穗便铺满稻田,额头兀自挂着汗珠,嘴角却扯出一个月牙的弧度。

有的操作着机器打谷子,双手攥紧稻穗往滚筒上送,稻粒便簌簌落下,每一粒饱满的稻子,都浸透着一整年辛勤劳作的汗水。有的早已把蚕豆播下种子,满怀期待地憧憬春天来临。

炊烟泛起阵阵,慢悠悠地绕着河岸上的杨柳,在青山绿水和黑瓦白墙之间自由飘荡,仿佛古人笔下大青绿的故山秋居图。
当工作的脚步越来越快、归乡的步伐越来越慢,只有故乡依然保留着这份最原始、最纯粹的丰收仪式,用多彩的谷物装点着土地,用丰收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荣光。

心中升起的喜悦总在归乡的旅程,新收的稻米已堆满粮仓,新腌的腊肉已挂满屋檐,每一幅晒秋图景都凝聚着质朴的情感在等待着你,不论你贫穷或富有,故乡都永远张开双臂。

这便是这个山乡小镇独有的晒秋,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藏着最质朴的喜悦,都是故乡写给你最温暖的歌谣。
图文作者 通讯员李晓亮
责任编辑 梁晓凯
图文审核 李志刚 张敏来
图文总审 胡林果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杨明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