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风月,八幅丹青
——户昌山八景记
晨雾漫过尉岭的脊线时,户昌山便从千年的晨光里醒了。这方浸润着墨香的古村,将八处景致裁作八幅流动的丹青,每一笔都晕染着山水的灵秀,每一抹都沉淀着岁月的温软,让往来者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跌进这帧立体的诗行里。
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村前那方“松潭浴日”。初升的朝阳撕破云层,把金辉碎在潭面上,岸边的古松斜斜探入水中,虬曲的枝桠托着几簇晨露,倒映在碧潭里,便成了“松影摇金,波光跃银”的模样。偶有山风拂过,潭面泛起细碎的涟漪,日光跟着晃动,竟似有无数尾金鳞在水中嬉戏,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松针与水汽的清冽。待晨雾稍散,“南华晓钟”的余韵便从远处飘来——许是山那头南华寺的钟声,越过层峦叠嶂,轻轻落在古村的青瓦上,又滑进“为公石”林的缝隙里,与读书人的晨读声交织,让整个村落都浸在温润的晨光与梵音里。
转身向村左走去,“梅蹊樵唱”藏在斜斜的山径旁。若逢冬春之际,红梅沿着石径次第绽放,花瓣落在青石板上,铺就一条暗香浮动的“梅蹊”。樵夫背着柴薪从花间走过,山风扯着他的山歌,时而清亮如涧泉,时而浑厚如古松,歌声裹着梅香,漫过“炉峰烟霭”——那炉峰似是被晨雾裹了层素纱,烟霭从山坳里缓缓漫出,绕着黛色的山尖打转,远远望去,竟分不清是山在雾中呢?还是雾在山间!只觉眼前的景致,柔得像一幅晕染的水墨画。
再往村右行,“江山揽胜”是藏不住的壮阔。站在山巅的观景处,目之所及,是层叠的青山如浪,一直铺到天边,古村的青瓦白墙嵌在绿意里,像撒在翡翠盘里的碎玉。若逢冬日,“尉岭积雪”便换了另一番模样——雪落在尉岭的松柏上,压弯了松枝,却衬得山石愈发青黑,远远望去,银装素裹的山岭,竟似一幅留白恰到好处的工笔画,冷冽中透着几分雅致。
行至村后,“醒狮望月”的景致最是传神。那高大的靠山,形似昂首的雄狮,静静蹲在村后,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升空,“雄狮”便似在仰头凝视着月轮,眼底似藏着千年的故事。山风掠过狮身,卷起松涛阵阵,竟似雄狮低沉的嘶吼,与山间的虫鸣、古村的犬吠交织,成了最动人的夜曲。
而这八景之中,最妙的莫过于“龙颈瀑布”。瀑布从山涧的“龙颈”处倾泻而下,水流撞击着岩石,溅起细碎的水花,阳光穿过水雾,偶尔能看见一道小小的彩虹,悬在瀑布与青山之间。瀑布下的深潭碧如翡翠,潭边的青苔爬满岩石,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湿润的草木香。若站在潭边静听,水流声似龙的低语,又似古村的私语,将千年的岁月,都揉进这潺潺的水声里。
户昌山的八景,从不是孤立的景致。晨时的“松潭浴日”与“南华晓钟”相映,暮时的“醒狮望月”与“尉岭积雪”相衬,春有“梅蹊樵唱”的暗香,夏有“龙颈瀑布”的清凉,秋有“炉峰烟霭”的朦胧,冬有“江山揽胜”的壮阔。它们像八颗明珠,被古村的文脉串起,融在青瓦白墙间,浸在墨香书声里,让每一个踏足此地的人,都能在山水间读懂岁月,在景致里触摸书香。
(白春明 2025.10.20)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好友致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