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号,我有机会来到哈尔滨,参观731遗址是我最大的愿望,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温暖。
在预约的时间段,早上9点到11点,赶到哈尔滨平房区731罪证陈列馆,早上9点钟,这里都挤满了来参观的人,人们络绎不绝的有序的走进展馆。
走进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灯光深暗,人们都小心翼翼的屏住呼吸,仔细的观感每一帧历史的罪证图像。
当看到一把把生锈的手术刀,骨锯器,人体内脏的挂钩静静地躺在展柜中。
他们虽然不语,但似乎仍残留着历史的血迹,伴随着痛苦的呻吟,回想在历史的瞬间。
这一切冰冷的沉默,却在我的内心发出了最震耳欲聋的质问:为什么那些温文尔雅的医生、严谨细致的科学家、疼爱子女的父亲,会变成冷酷无情的活体解剖执行者?
要理解这一人性的悖论,我们必须走进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心灵世界,审视那个将普通人,变成恶魔的社会机制。
731部队成员并非天生恶魔。部队长石井四郎,是京都帝国大学的精英博士,部队中许多医生,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等顶尖学府。
他们在故乡是受人尊敬的绅士,是樱花树下吟诵俳句的文人,是家庭中的慈爱父亲。
正是这种身份的多重性与矛盾性,构成了历史最令人不安的真相
——恶的施行者往往不是青面獠牙的怪物,而是与我们相似的普通人。
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来看,为何日本民族集体性的道德崩溃,源于以下几个相互交织的要素。
首先是日本近代以来建立的“纵向社会”结构,何为纵向社会:简单的理解就是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不问缘由,比如日本人武士道精神,孝忠天皇。
就算叫你去杀人,越货抢劫,日本人都会无意识的听从,不会再去过问,对不对?心中那份善意的此时已经荡然无存。
日本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指出,日本的集团意识极为强烈,个人在集团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而当这个集团以国家的名义发声时,个人的道德判断便轻易让位于对集团的忠诚。
其次是日本人为何麻木到把活人当做试验材料,这源于日本文化中的“各得其所”观念。
在731部队的语境中,那些被当做试验材料的人,已经被系统的非人化了,他们都是不同试验的数字标签,已经把人当做一根木头,人对木头怎么会有感情呢?这是日本为了逃避日后追责,而采取了一种模糊手段。
一旦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信政府说的这种鬼话。那么,他们将活人视为试验材料就不足为奇了?将残酷的活体解剖视为纯粹的科学研究,就变得轻描淡写。
第三、明治维新后,日本产生了强烈的“落后焦虑”,这种焦虑让他们急切的想赶上西方的发展。
在“富国强兵”的国家目标下,日本开始对外扩张,学起了西方对外殖民的那一套。所以他们相信在实力面前,一切都可以合理化。只要能让日本富起来,强起来,日本人在外的所有非人行为都是爱国的行为。
因此,73部队的科学家们,始终相信他们的残酷实验,是为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是为了防止日本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这种将暴力神圣化的思维机制,使得最违背伦理的行为,戴上了爱国的光环。
第四、从个人心理层面看,斯坦福监狱实验早已证明,普通人在特定环境下,会轻易地滑向施虐行为。
731部队的成员。在高度封闭,具有严格权力结构的试验空间中,他们所经历的看到的做的一切,是一个道德逐渐麻痹的过程。最初他们有不适和恶心,但是在不断的重复和群体的相互强化中,逐渐变得习以为常。
更可怕的是,当日本人把这种残忍包装成专业精神,把这种施暴行为美化为科学奉献,可想而知,这种道德麻痹就变得更加彻底,和不可逆转了。
战后日本社会,为何对731部队的历史罪证集体沉默?这种沉默除了政治层面的选择,如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美化侵略战争,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让他们的历史罪恶得以沉没。
其次就是怕被亚洲国家戳他们的脊梁骨。如果承认自己的父亲、祖父,那些日常生活中和蔼可亲的普通人,可能参与如此暴行,这种认知带来的创伤是毁灭性的。
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将对历史的记忆,封存在心灵最隐蔽的角落,仿佛只要不去触动,伤口就不存在。
然而,历史的幽灵从不因沉默而消失。今天,当我们在731部队遗址前驻足,真正的问题不是“日本人为何如此丧失人性”,而是“我们每个人在类似环境下会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动摇了我们关于人性本善的天真信念,揭示了每个人心中,都可能住着一个潜在的“731部队成员”。
德国思想家阿多诺曾言:“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那么在731部队之后,我们该如何言说?或许,真正的纪念不是简单的愤怒或悲伤,而是坚定地认识到,人性中同时栖居着天使与恶魔。
而文明的价值,就在于建立那些能够抑制,我们内心恶魔的制度、文化和集体记忆。
站在那些冰冷的手术器械前,虽然我的心在滴血,但是我们应当明白,历史的悲剧性不仅在于它的残酷,更在于它的可重复性。
只有当日本社会乃至全人类,都有勇气直面这段历史,审视每个普通人,成为潜在刽子手的可能性,才能真正确保这样的悲剧,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某种新的形式重现。
走出哈尔滨平房区731遗址,外面大街上人流如织,阳光依旧,微风徐徐,带着几分凉意,看着走进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的人,依然一茬接一茬的,大概这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和守护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