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绕路了!从柬埔寨边境开车过来才两个小时,沙滩上全是人的感觉太亲切了。”刚在象岛白沙滩放下行李的中国游客李女士,对着碧海蓝天忍不住拍照发圈。
2025年下半年,随着中南半岛边境紧张局势全面缓和,曾因地缘风险“遇冷”的泰国象岛,旅游业正迎来一波势不可挡的复苏热潮,酒店预订量同比暴涨320%,热门餐厅排起长队,出海游船一票难求,这座“泰国第二大岛”终于找回了昔日的活力。
1、
要说象岛的复苏有多实在,一组组数据最有说服力。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10月最新统计显示,象岛9月接待游客量达18.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的4.4万人次增长32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5%,这个反弹幅度远超普吉岛、苏梅岛等热门岛屿。
住宿市场的火爆更直观,在OTA平台上,象岛核心区域的酒店、民宿近一个月的平均入住率高达92%,周末更是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盛况。
白沙滩附近的老牌度假酒店“象岛度假俱乐部”经理阿南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也就几单预订,现在电话被打爆,连海边的帐篷营地都订满了,我们紧急召回了8名之前离职的员工才勉强应付。”
游客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爆发”的特点。
作为传统主力客源地,中国游客占比回升至38%,比上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游客因边境开放便利,占比达到27%;更让人意外的是,欧美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10%,许多背包客选择从柬埔寨经陆路口岸入境,再转车前往象岛。
消费数据同样亮眼,象岛旅游商会统计,9月游客人均消费达6800泰铢(约合人民币1360元),较去年增加23%。
其中,出海游、海鲜大餐、SPA按摩是最受欢迎的消费项目,部分热门海鲜餐厅单日营业额突破10万泰铢,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
2、
象岛的复苏,首先要归功于边境局势缓和带来的“通关红利”。
这座位于泰国东部达叻府的岛屿,与柬埔寨接壤,此前受边境紧张影响,陆路口岸长期限制通行,游客只能从曼谷转机或乘车10小时前往,交通不便直接劝退了大量潜在游客。
今年7月,泰国与柬埔寨正式重启“达叻-拜林”陆路口岸的常态化通关,不仅取消了此前的出入境人数限制,还推出了“一地两检”政策,通关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更利好的是,针对持中国、东盟国家护照的游客,两国还互认落地签,无需提前办理签证即可快速入境。
“边境通了,生意就活了!”在象岛经营租车行的老板维猜深有体会,他说,以前店里每天租不出10辆车,现在平均能租出35辆,其中一半是从柬埔寨自驾过来的游客。
“他们从金边开车过来也就3个小时,带着家人在岛上玩两三天,临走还会带些芒果干、椰子糖当伴手礼。”
除了陆路口岸,航空网络也在快速恢复,曼谷航空已重启“曼谷-象岛”每日两班的直飞航班,泰国亚洲航空还新增了“清迈-象岛”航线,机票预订量持续走高。
泰国旅游局东部办公室主任素帕猜表示:“交通便利性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现在陆空通道全打开,象岛终于摆脱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
3、
10月的象岛,走到哪儿都是热闹的景象,清晨的白沙滩上,太阳刚升起,就有游客支起遮阳伞、玩起冲浪板;正午时分,海鲜市场里人声鼎沸,商贩们忙着给游客挑选龙虾、皮皮虾,空气中弥漫着海水和香料的混合味道;傍晚的查洛克码头,等待登船看日落的游客排起长队,游船马达声此起彼伏。
“这才是象岛该有的样子!”在岛上开了12年餐厅的张姐是华人,她指着满座的大堂感慨道。
去年这个时候,店里就几桌客人,她差点把店盘出去,现在每天从上午11点忙到晚上10点,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中国游客最爱点冬阴功汤和菠萝炒饭,东南亚游客喜欢吃咖喱蟹,欧美游客则偏爱烤海鲜拼盘,我们特意加了人手,还是忙不过来。”
除了传统的海滨玩法,象岛的生态体验项目也成了“网红打卡点”。
位于岛屿北部的红树林保护区,近一个月接待了超过2万名游客,大家乘坐长尾船穿梭在红树林间,观察蜥蜴、苍鹭等野生动物。
保护区向导阿明说:“以前每天最多带2个团,现在一天要带6个团,还得提前三天预约。”
夜间经济也跟着复苏,象岛步行街重新亮起了霓虹灯,小吃摊、服装店、按摩店全部营业,街头艺人弹着吉他唱歌,游客们边吃着芒果糯米饭边逛街。
来自新加坡的游客林先生说:“之前看攻略说象岛晚上很冷清,来了才发现这么热闹,和三年前我来的时候一模一样。”
4、
其实,象岛的复苏并非“坐等而来”,在边境封闭的艰难日子里,许多商户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趁机升级服务、打磨产品,为复苏做好了准备。
阿南经营的“象岛度假俱乐部”就是典型,2024年边境局势最紧张时,酒店入住率不足15%,每月亏损近百万泰铢。
但阿南没有裁员,反而拿出积蓄翻新了20间海景房,增设了亲子游乐区和露天泳池酒吧。
“我坚信边境迟早会开放,游客回来时,肯定希望住得更舒服。”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太明智了,翻新后的房间成了预订热门,价格较之前提高了20%仍供不应求。
不少商户还学会了“线上引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象岛攻略”“象岛美食”等话题的热度持续攀升,许多餐厅、民宿通过短视频展示特色服务,吸引了大量潜在游客。
张姐的餐厅就因为一条“老板亲自捞海鲜”的短视频走红,现在每天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刷到视频来的。“以前不懂线上宣传,现在知道了,好东西得让更多人看到。”
当地政府和旅游协会也功不可没,达叻府推出了“象岛复苏计划”,投入2000万泰铢用于修复沙滩、完善步道、增设旅游指示牌;旅游协会组织了多期培训,教商户如何使用外语沟通、做好疫情防控、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联合周边景点推出“象岛+柬埔寨吴哥窟”联程旅游线路,吸引更多跨境游客。
更贴心的是,针对中国游客,许多商户推出了“中文服务”。
酒店前台配备了中文员工,餐厅提供中文菜单,甚至连出租车司机都能说几句简单的中文。“中国游客是我们的重要客人,必须让他们玩得舒心。”阿南说,现在酒店还能提供支付宝、微信支付,付款特别方便。
5、
虽然眼下复苏势头强劲,但象岛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将“短期火爆”转化为“长期繁荣”,成了当地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压力,随着游客激增,象岛部分路段出现了拥堵,停车位一位难求,污水处理系统也面临考验。
达叻府府尹表示,已经申请了5000万泰铢的专项拨款,用于扩建道路、新增停车场和升级污水处理设施,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完工。
其次是服务质量的把控,个别商户看到游客增多,开始出现“宰客”现象,比如抬高海鲜价格、降低餐饮分量。
对此,旅游协会成立了“游客投诉处理中心”,开通24小时投诉热线,一旦查实宰客行为,将责令商户停业整顿并公示。“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毁了象岛的名声。”旅游协会会长素坤说。
最后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目前象岛的旅游项目仍以“看海、吃海鲜、出海游”为主,与其他海岛相比缺乏特色。
业内人士建议,象岛可以依托红树林、瀑布等生态资源,开发徒步探险、生态研学等项目;同时挖掘当地文化,推出渔村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有更多元的选择。
不过,大多数商户和游客对象岛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女士在游玩了3天后说:“象岛的海水很清澈,人也很热情,比普吉岛安静一些,性价比还高,回去我会推荐给朋友。”阿南则计划明年再扩建10间海景房,“只要服务做好、特色做足,游客肯定会一直来。”
结语:
从边境封闭时的冷清,到如今的人声鼎沸,象岛的复苏故事,既是地缘局势缓和的直接体现,也是商户们坚持与努力的结果。
对当地居民来说,复苏的不仅是旅游业,更是生活的希望,之前失业的人重新找到了工作,冷清的街道恢复了活力,家家户户的收入都在增加。
象岛的例子也证明,优质的旅游资源永远不会被埋没,只要交通便利、服务到位、产品有特色,就能吸引游客前来。
随着中南半岛跨境旅游的不断发展,这座“宁静海岛”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
如果你想找一个既有热带风情,又不会太拥挤的地方度假,现在的象岛绝对值得一去,阳光、沙滩、海鲜应有尽有,还有那份久违的热闹与烟火气。
毕竟,能亲眼见证一个地方的复苏,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