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布拉克风景区没有去,连离着不远的菜籽沟也放弃了,用爱人的话说,“出来这么多天了,连个正式的景点都没见着,实在心不甘啊!”
关于旅游这个话题,每个人潜意识里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有的人在乎的是视线能触及到的美景,有的人在乎的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有的人在乎的是原始的自然风光,有的在乎历史文化,我在乎的是这其中的后者。当然,也有人喜欢别的方面,不一而足。像我们这样的两口子,一起出来,就需要兼顾彼此的在乎和感受,不能太任性。
事实上,我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心里的愿望实现不了,对其他一下子就提不起太多的兴趣。至于爱人嘴里说到的天山天池,我虽然没去过,但之前也听说过长白山天池,不就是一坑水嘛,哪里比得上去文学馆里转转,感受那浓浓的文化气息?
在来自喀什的父子俩开的烤馕店吃了早饭,我也懒得多说话,只管一门心思地向前开车。离着天山天池景区越来越近,我不由得有些祈盼,“这天池到底是啥样的?好看吗?”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是高山冰蚀冰碛湖,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米。呈葫芦状,水面约4.90平方公里。
这和我最初的理解相对吻合,所谓的“天池”,海拔一定不低,过去见的都是“高峡出平湖”,水平面都不是很高。而这天池,是在高山上形成的湖泊,由冰山融雪汇聚而成。所以,天池也被称为“冰池,神池,龙潭”,水温冰凉,一般的水生动物在这里都难以存活。
坐上景区游览车,首先要经过天然石门,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来米。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100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石色赭暗,如同铁铸,又称"铁门关"。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来自360百科)
走了也不知有多久,司机师傅说第一站到了,我俩迷迷瞪瞪下了车,发现这里是一片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园,它位于景区内的阔克胡拉村,毡房林立,骆驼和牛马穿行其中,手工刺绣,擀毡和婚俗正在表演,不少地方还被改造成了观光游览区,带有浓浓的哈萨克族风情。
我们没来得及做太多的停留,赶上下一趟游览车过来,就赶紧上了车。这下好了,车上居然有一位女导游在深情高亢地讲解,也算有福了。
“大家看,这边的湖水叫小天池,海拔1600米,古称玉女潭,湖水由天池大坝西南渗漏,以瀑布形式注入潭中。如果说天池是“洗脚盆”,那这里算是一只“碗”。池周围有云杉环绕,瀑布如练,水面呈蓝绿色,环境清幽。”女导游讲得眉开色舞,受此感染,车上的人也纷纷转头望向下边的湖面,还真够蓝的。
再往上走,只见白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哗哗的响声一波接着一波,流银泻玉,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用水"。虽说是神话传说,但与眼前的自然景观一结合,不由得又想向上看看,那“娘娘的洗脚盆”到底啥模样。
途中导游还特别讲到了“定海神针”,为一株生长在天池北岸的古榆树。郁郁葱葱,枝叶繁茂,相传为王母娘娘的金簪在制服恶龙时插在此处化成的,无论天池水位怎样上涨,始终淹不到树的根部。此树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是环池核心景区方圆几公里内唯一的榆树,也是海拔最高的榆树,宛如"定海神针"使天池大坝免遭崩溃。导游提醒我们,尽可能地找到这棵“定海神针”,那意味着幸运和福气。
至于她说到的东岸靓女,我觉得纯粹是景区为了宣传演化出来的故事。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就有一个妙龄少女与东岸卧龙幽会。说来也巧,每当日薄西山,夕阳的余辉就沿着卧龙山勾勒出一位屈曲双腿、仰面而卧的少女侧影,她头枕高山,长长的睫毛化为山头的几株松树,丰满的胸脯化为两座圆圆隆起的山峰,梦幻迷人。这样的意境,不是谁都能领会到的。
游览车停了,再无法向上攀登了。全车的人都悉数下了车,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汪蓝蓝的湖水,高峡出平湖那样。湖边围满了游客,找着合适的角度咔咔拍照。这真应了那句“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景点各种拍照,一问啥也不知道”的旅游顺口溜,归纳的还是很到位。这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旅游心态,时间有限,导致旅游变成了一种快速的打卡行为。
此刻天池就在脚下,湖面平静,微微地泛着波光,湖岸曲折多变,湖区港湾悠悠。湖中有绿色的云杉林木覆盖的山峰矗立,使得湖面呈半月形,像被天狗吃掉了一块似的。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望着湖面,我脑海里在想象着王母娘娘洗脚的模样,洗脚时她端在在哪个方位?是否也是冰肌玉体,纤细修长,肤如凝脂?洗完了脚,身边是否有侍女帮她擦拭?若是来了兴致,她是否也会一头扎入湖水,和玉皇大帝一起浣洗一下玉体?我若是个手抱拂尘的仙童,敢不敢在她举办蟠桃会时,偷个仙桃尝尝?

这么清凉的湖水,还真够提神的。好在天气够争气的,阳光始终耀眼,让湖水时绿时蓝,像一面镜子,倒影着天上的云彩,山上的成荫绿植,还有从雪山上惊起来的飞鸟,时鸣山涧中。
最为热闹的还是来游览的人群,特别是一些女性,甚至都把自己幻化成了王母娘娘,或者是七仙女中的一个,争着抢着要在湖边搭设的镜面上拍照留影。商家为了吸引游客,还把这地方美其名曰“天空之镜”,让一些爱美的女性忘我地掏腰包,哭着喊着排队,要在此打卡留影。家里的男士怎么劝说都听不进去,只得听之任之。
这倒让几位所谓的有偿“摄影师”变得牛气哄哄,看到有谁在岸边拍自己的女人,他们就不停地闹脾气,以“停止拍摄”来要挟。我爱人也是耐不住这般诱惑,换了件脏兮兮的蓝色纱裙,光着脚就跑了上去,摆动着各种姿势,欲与天池试媲美。
我站在岸边的高台处,装出一副很开心的模样,配合着她,不停地咔咔。结果,我无意拍出的照片比那些所谓的“摄影师”,拿腔作调拍的要好看多了。这下,花了钱的她两厢对比,才彻底死了心。
徜徉在湖边,清风习习,日照灿灿,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听说到了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壁,月影微颤,与粼波成趣,有诗曰:
一泓碧流成龙潭,青松白雪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来自于360百科)
时近中午,烤馕的能量早已消耗殆尽,爱人想着路上导游讲的上边的最高峰——博格达峰,还想要来一番攀登。博格达主峰,蒙古语意为灵山、圣山,海拔5445米,终年积雪,冰川延绵。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以导游的话说,我们坐缆车能到达的地方,海拔也得3000多米,若是有幸的话,在那里还能看到盛开的雪莲花,冰山雪莲,听来都让人神往。
“就你这身板,爬那么高能受得了?”我不无担忧,“还是留点儿遗憾吧!留点儿念想,没准以后还可以再来一次!”
“那听你的!”爱人这次倒是没了脾气。
下山的路都是坡道,沿途路两侧的云杉和塔松张开身姿,遮天蔽日,从天池冲击下来的水流汩汩流淌,汇聚成宽宽的溪流,一路泛波润泽,浇灌着这里的林木,绿意盎然,清新恬然。忍不住使劲呼吸上几口,清凉和着水气,沁入心脾。
到了游览车站点,我俩没舍得再往下走,要留些能量给接下来的旅程。车门打开,随着鱼贯而入的人群,回首又恋恋不舍地望了一眼天池的方向,便上了车。
整个下午,我俩除了简单地吃了一口饭,没做太多的休整,又开车去了独山子大峡谷。
独山子大峡谷离着天山天池倒是没多远。它地处天山褶皱带南缘的低山丘陵带,地质构造复杂。谷壁悬崖陡峭,经雪水、雨水长年冲刷,谷壁布满刀刻斧劈般的皱褶,雄浑险峻,是一条天然的断裂带。与沿途草原的苍茫和荒凉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它更像是大地留下的一道深深的伤口,历经万年都无法愈合。
与天山天池相比,大峡谷这里却是干旱少雨,地上的草稀稀拉拉,像缺了营养的孩子似的,有气无力地在风里摇晃着。难得一见的牛羊,一个个也是瘦骨嶙峋,无精打采地摆动着尾巴。而我们看完了大峡谷,更是一溜烟就跑了。
下午五点多时,我们到达了乌鲁木齐市,位于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城市,晚上在这里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
注:以上内容均经过文学加工,不针对任何个人及单位,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简介:蝌蚪,曾用笔名辛巴!祖籍河北坝上,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因为父母早早病故,少时的苦难经历,过早地体味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促使他在91年开始创作。但家乡始终是他念念不忘的根,创作题材多来自塞北坝上。写作近三十年来,已完成200余万字,有小说,诗歌,散文发表于《鹿泉市报》,《张家口日报》,《鸳鸯河畔》,《江山文学》,《当代文学(海外版)》、《散文风》、《民间故事选刊》、《燕赵晚报》、《时代报告》和微信公众号等刊物和网络媒体上,共计100万字余。出版有散文小说集《乡土》,散文集《乡恩》,长篇小说《乡望》。
坚守信条:尽管苦难历练了岁月的沧桑,但依然阻挡不了我热爱生活的勇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