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古道就在红其拉甫回塔县的途中。看时间尚宽裕,决定体验一下。这是早期塔县通往红其拉甫的道路——中巴友谊公路的其中一段。后来修建了更为平坦宽阔的道路盘龙公路成了盘龙古道。这条路在荒山之间盘旋而上,盘旋而下,据说有600多个弯儿。
刚进盘龙古道,仍是茫茫戈壁,不久便盘旋上山。戈壁与荒山,上面均匀地覆盖着同样的灰黑色石片,一个颜色到底,像是到了月球,视觉上极有压迫感。这种石片稍大,跟我们刚进疆时见到的鹅卵石不大一样,但颜色接近。奇景异盛,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路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还有很多年轻人在做直播,摆出种种夸张动作。无人机群像蜜蜂一样在空中盘旋,嗡嗡声响作一团。
先跃上葱茏300旋,又跃下300旋。下山时,连续的陡坡转弯,刹车片滋滋冒着白烟。一番折腾,相互鼓励,总算安全抵达山脚。不知道那些古人,是如何靠手推肩扛通过这条古道的。更幸运的是,下山途中我们拍到了一只野狼,非常难得。翻过古道,海拔低了,看到绿树成荫,顿时轻松释怀——今天走完了所有崎岖不平,从此人生皆是坦途。
瓦恰乡是盘龙古道的终点。从这里出发,向塔县县城开进。走了约20公里,不见了绿色植物,映入眼帘的,是褐黄色的群山。我很好奇,下车探究一番。原来山体上覆盖了一层黄色砂粒,跟盖房子用的河砂类似,只是颗粒稍小,但比沙土要粗糙些,与黑灰色的山石掺杂在一起,形成这种褐黄的颜色。
2.4亿年前,这里是一片大海,由于地壳隆起,海水干涸,海底的地貌露了出来。我们看到戈壁滩上的鹅卵石,还有山体上覆盖的河砂,原来都是深藏海底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应该是海滩了。2.4亿年过去,这里还顽强保留着海底的特征,让我们有幸看到了一系列神奇的景色。
又行了10公里,黄灿灿的群山之间,出现了一汪蓝湖——班迪尓蓝湖。在太阳光的直射下,山体反射出刺眼的光泽;湖水呈现出蓝色,换个角度,又成了淡绿色,绿得有点腻歪,泛着白汁,像肥皂水。与湖相连的是塔什库尔干河——塔县的母亲河。塔县名字也由此而来。昆仑山融化的丰盛雪水通过塔什库尔干河注入班迪尔湖,造就了这片盛景。
这里跟白沙湖一样,有山有水却无树无草。裸露的山体纹理清晰可见,一处处塌方、滑坡、风化,就像一处处疮疤,赤裸裸展现出来。3000多米的海拔,不仅是人呼吸困难,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困难。内地的湖泊湿地,总会聚集着一群群的飞鸟;可惜这里一只也看不见;山上水边,也看不到动物活动的迹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种奇特的景观只有在高原地区才可以看到。
同行的老兄略通风水学,说这种风景很美,但画面不适合挂在家里。深以为然!总感觉这是一种诡异的美。
环湖跑了2个多小时,已经审美疲劳了。下午5点,终于走出大山。到了塔县,在一家饭馆吃了顿饺子,感觉饺子皮里加了不少食用胶,一车人都说胃里不舒服。不管怎样,还得赶路。又耗费5个小时,驱车300公里,深夜回到喀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