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滨州地区志1979-2000》记载,1986年9月30日,滨州市举行蒲园开园剪彩仪式。滨州蒲园于1985年5月动工,总投资400多万元,占地24公顷。时任省委书记梁步庭为之题写匾额。
蒲园,滨州第一个城市公园,独特的黄河桥头公园,一座由老蒲城演变来的水边公园。它一度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公园,它陪伴了几代滨州人的生活,它创造了许多个滨州生活第一次:它是我市首个儿童乐园,引进了滨州第一台意大利冰激凌机,迎来滨州首架真飞机,建成滨州第一个商业游泳池,第一个旱冰场。在这里,多数滨州市民头一次喝到速溶咖啡……
蒲园开放首日,创造了日进游客万人的纪录
说起蒲园,不得不提蒲湖水库,而说起蒲湖水库,又不得不提900年历史的老蒲台县城。蒲台县始设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销于1956年3月。当1850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开始,蒲台县日渐被侵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蒲城各村逐渐搬出,老县城成为一片水洼。1981年,蒲城水库开始修建。而随着北镇黄河大桥引桥的修建以及蒲园、蒲湖风景区的修建,滨州首座人民公园呈现在世人面前。
蒲园管理处第一任主任鞠先生说:“蒲园的价值何在?要从整个滨州历史来看,早些时候,市民这样描述滨州市容,‘臭水沟太阳晒、柏油马路黄土盖、烈士陵园谈恋爱、电话不如跑得快’。而蒲园让孩子们有了玩处,恋爱的青年有了安静的地方,老年人有了健身的场合。”
1986年10月,蒲园正式建成开放,开放当日创造了日进游客万人的纪录。不仅是老北镇居民,还有远至博兴、广饶、惠民等地的游客闻名而来。五分钱一张的门票,三毛钱一只的冰激凌,五毛钱一杯的速溶咖啡,在黑白电视机上玩的魂斗罗游戏,让人影变形的哈哈镜,这都让滨州市民印象深刻。大门口北侧的门市部引进了滨州第一台意大利冰激凌机,为尝到来自异国他乡的新鲜风味,游客们排起了长队。
蒲园的游泳池当年是个时髦场所,敢于第一批下水的女青年来自北纺等单位的青岛家庭。蒲园风景区管理处主任沈波回忆,那时公园还出租泳衣泳裤。女式泳衣都是连体样式,裙子也不短,而今天的三点式在当时不敢想象。蒲园当年也是交谊舞传播场合之一。沈波介绍,那时最好的舞者是文革前就学舞的老者,男青年不敢邀请陌生女孩子来跳,只好与老太太甚至是同性来搭档。
自控飞机是建园之初就有的“高级设备”
进入蒲园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玻璃钢制成的金色毛主席塑像。这尊容易勾起历史记忆的塑像,是1994年由滨州(北镇)柴油机厂捐赠的,花岗岩做成的底座则是博兴一家石材厂免费建造。在毛主席塑像背后,是山水相依、绿树相伴的“将军峰”景点。1985年建园时用碎石堆砌了这座假山,第二次改造后命名为“将军峰”。在2009年蒲园大改造中,则在原有的基础上,用钢筋制成框架,浇盖混凝土,做成塑石,塑石颜色处理为豆沙色。
蒲园内有一架部队退役的歼教5型教练飞机,这是1986年沈阳军区赠予蒲园的,也是“降落”在滨州的首架真飞机。在园林景观区偏东的自控飞机,是建园之初就有的“高级设备”,这套能自己控制升降的组合装置,曾经给无数滨州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建园之初,公园购置了自控飞机、动物狂欢、游龙戏水、小灵通、宇航车等五大游乐设备,当年曾被人们誉为公园“五大件”。
蒲园将逐渐完善功能,成为大型旅游景点
赏月亭下,低头奋蹄的铁牛朝水伫立。时任地区计划委副主任的孙现夫老人介绍,为了改变滨州当时的落后面貌,滨州领导干部跑项目跑资金,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倾注心血建设滨州。建设蒲湖水库时,滨州干部群众齐上阵,不喊苦不叫累,凭着革命的“老黄牛精神”建成了这座水库。为了纪念蒲湖水库的胜利建成,负责项目建设的刘之申副专员提议搞一个牛的雕塑,体现滨州干部群众的“老黄牛精神”和滨州领导干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寓意。除此之外,民间也有传说该牛还有防洪镇水之意。
据侯玉杰、孙明编著的《刘之申》一书记载,为倡导建设蒲园的儿童乐园,刘之申夫人还捐出了500元钱。刘之申原本设想中的蒲园要更加宏伟。他曾设想建设一座跨黄河的大型公园,南桥标为两座黄河三角形标塔,从塔底开始计划由乍启典等画家从黄河源头画起,绘成完整的黄河入海流巨幅画作,标塔高45米,内设转梯,登上可壮观黄河。
蒲园东门门口,是国道205的故道,往北百余米的大桥,则是原来进出老滨州的重要桥梁。该桥于1972年建成,1985年底,新205国道改造通车后,老桥退役,但留在蒲湖风景区的这段桥梁成了人们回望老滨州历史的标点。
沈波说,蒲园是滨州城区面积最大、建园时间最久、植被种类最多、功能最完善、生态环境最和谐的一处综合性公园,独特优势明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