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宇
在沈阳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一台售卖机成了“网红”——里面的品牌矿泉水,只卖八毛钱。这个低于市场价的定价,没有藏着“限量”“捆绑”的套路,游客可随意购买。自2023年至今,13万瓶“惠民水”被游客捧在手中,也将“沈阳文旅给力”的口碑传向全国。
若我们只停留在“宠客”的表层认知,就小看了这瓶水的分量。八毛钱一瓶的矿泉水,本质是一座城市对营商环境的“细节作答”:它跳出“景区必高价”的思维定式,拒绝“一锤子买卖”的短视,用看得见的让利,传递出“放水养鱼”的长远智慧。这恰是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最需要的内核——看重更长久的信用与活力。
个别景区总是陷入“门票依赖”“高价套路”的怪圈:一瓶水卖三五块,一根雪糕炒到几十元,看似赚了快钱,实则耗损了游客的信任——游客带着期待而来,揣着失望而去,下次自然不会再来,更不会把这里当作投资兴业的选择。沈阳“反套路”,八毛钱的矿泉水、免费的轮椅与婴儿车、全景导览服务、母婴室里的温水与湿巾……通过这些看似“亏本”的服务,慢慢积累城市的“信用资本”。游客今天愿意为一瓶水驻足,明天就可能带着项目、资金来扎根。
营商环境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由无数个“一瓶水”“一次服务”构成的具体体验。对文旅行业来说,告别门票依赖、让矿泉水“降身价”,是打破“竭泽而渔”的旧模式;对整个城市而言,这是在搭建“引客—待客—留客—兴商”的良性链条。就像行李寄存处,看似只为方便游客轻装参观,实则是在向外界传递信号:沈阳懂服务、重细节,能让游客舒心,更能让企业安心。企业来沈阳投资,看重的不只是政策优惠,更是“做事靠谱与否”的口碑——连游客的小事都能想到,就更别提企业遇到经营难题了。市委金融办对首贷小微企业给予贴息补助,和平区为重点医疗项目“抢”出建设时间,大东区构建政企联动常态化机制,苏家屯区推出“水电气热通信综合受理窗口”……这些举措指向一致:培育长远生态。
八毛钱一瓶的矿泉水,带来的不只是解渴的畅快,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格局。当沈阳把“不赚快钱”的理念融入文旅服务,把“换位思考”的意识融入营商环境建设,自然就形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生动局面,让每个市场主体在这样的环境中放心“喝水”、安心经营。毕竟,一流营商环境,从来不是“赚了多少”,而是“留住了多少”:留住了游客的脚步,立住了企业的信心,激活了城市活力。
编辑:贺昊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