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君先生为胡同长春题写横幅,留下珍贵墨宝,鸣谢。↑】
我心中永远的新民胡同(三)
作者:夏纯育
【欢迎关注 胡同长春】
上一篇介绍了新民胡同北门外,通向大马路段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趣事,这一篇说一说北门外通向五马路段的人和事以及地理环境。
咱们还是从我家出来开始。从我家出来走不上两分钟就到了北门,从北门外出来是一个十字路口,穿过东西向的胡同继续往北走是一条通向五马路的比较宽敞的胡同,叫做新民北胡同。
【新民北胡同的位置,1987年地图,图源《长春市南关区地名志》1987年。↑】
胡同的右手边基本都是住户,路口的第一家是李家,紧挨着的是杨家,再走就是新民胡同比较有名的,一个买花生瓜子糖和小孩玩的印花人、玻璃球和纸啪叽的小摊贩,经营这个摊位的是一个孔姓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老孔头儿,所有商品都摆在他家门口用木板搭的一个小摊儿上,老头儿也不在那看着,谁买东西一召唤他就出来,谁也没有进去过他的屋,只知道里面一片漆黑,就住着他一个人,没儿没女,一分钱二分钱的瓜子他都卖,记得一个大糖球卖一分钱,就像现在的棒棒糖那么大,只是不带小木棍儿,一边卖还一边说着:“一分穷钱”,大伙儿都听惯了这句话,也没人跟他计较,孩子们认为,一分钱能买到东西还是很高兴的,这个小摊位成全了新民胡同的孩子们,也成全了这个老头儿。
【2016年12月,新民胡同的孩子们集体回家,走进新民北胡同的大门洞。和平拍摄。↑】
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大门洞,里面是一个大院,我们都管这叫邮局大院,因为从门洞进去一直能通到大马路邮局,并且里面也住着不少邮局的家属,里面有几栋红砖的三层小楼,楼梯都是在外面的那种,其余就是密密麻麻的小平房。
【2024年6月拍摄,新民北胡同与新民胡同交汇处不远,有一棵老树被保留了下来,和平拍摄。↑】
出了门洞继续往北走,就能看到靠着墙坐着五六个老太太,每个人坐着的前面都放一个针线笸箩,有的还正在缝着什么,当时胡同里的人们管她们叫“缝穷的”,就是给一些单身汉或者是出来打工的男人们补补衣服和袜子,那时也是一种职业。
再往前走就到了五马路口,正对着胡同口有一家副食,叫五马路副食,当年我的姥爷就在这上班,因为解放前我家开买卖,解放后公私合营把我姥爷连人带东西都合进去了。
【2024年6月,正在修缮的新民北胡同大门洞附近。和平拍摄。↑】
上面说的是这段胡同的右手边,下面再说说这条胡同的左手边。
左边起始是新民理发店,紧接着是比较有名新民浴池,浴池是小二楼,一楼是女宾,二楼是男宾,那时每家都没有浴室,只能去浴池洗澡,记得洗一次是五角钱,我母亲单位每个月都发澡票,我们基本都不用现金,洗澡的人很多,尤其到了过年,洗澡都有时间限制的,服务员会喊号进去洗,到时间了再喊几号几号到点了,真是一个火。
【新民北胡同的新民浴池旧影,资料图片。↑】
再往前走,就是百花曲艺剧团,里面有舞台有茶座,演的都是曲艺类节目,有评书、相声、大鼓,还有魔术,著名相声演员武福星,就是从这走出去的。
再往前走就是大兴旅店,旁边还有一个小胡同,通向煤厂子,我们胡同里的人都去这买煤,小胡同里也住满了人家。
再往前走就到了五马路口,这条路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边写边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新民北胡同的北来顺,资料图片。↑】
作者简介:夏纯育,网名点石成金,出生在新民胡同。
【胡同长春】编发长春记忆图文,欢迎阅读分享。
【李春昌新书出版,封面局部。】
【触摸城市记忆 醇厚长春情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