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上听评弹
夕阳最后一抹金灿灿的光洒落下来的时候,我们赶到了山塘街。古巷里暗下来,屋檐下悬挂着的一盏盏灯笼亮起来,散发出橘黄色的光,落在木窗棂上,洒在雪白的墙上。走在古巷的青石板路上,徜徉在人流中,两边的商铺古色古香,像是乘这橘黄色的光穿越回了古代。山塘街始建于公元825年,已有一千两百多年历史,那会儿白居易在苏州作刺史,又称白公堤。
我们欲听评弹,走进一家茶馆。这个时候是淡季吧,茶馆里不见有茶客,有点冷清。前面的小舞台上摆着两把椅子一张小桌,桌椅上罩着黄地儿的花布,十分醒目。舞台后古褐色的木质墙,中国传统元素十足。两边挂有字画,上方的荧屏上滚动着红字,“钗头凤(男女对唱)”。屋顶古褐色的梁椽,层次了然。点了四杯龙井茶,我们坐了会儿,不见有茶客来,拿起茶桌上的评弹曲目单,点了个“林冲踏雪”。一男一女两个评弹艺人走上台,男的身着淡绿色的长衫,女的身穿粉色旗袍。桌椅罩布的鲜黄配上这淡绿和粉色,非常艳丽。咿咿呀呀,我们听不懂,只能听音看字幕,体验一下听评弹的感觉,亦十分享受。到了苏州,现场感受一下评弹演唱,是十分必要的。有茶客落座,点“钗头凤”,一段表现陆游和唐婉爱情故事的评弹。我们又点了“赏中秋”,男艺人说许仙和白娘子,当年从这山塘街走过,去虎丘游玩。这段“赏中秋”由许仙和白娘子小两口的对话演绎而来,十分欢快。听男评弹艺人说着,许仙和白娘子似乎就在不远处,正向我们走来。
从茶馆出来向前走十几米,有一座桥横跨巷子。我们向左转出了巷子,拾阶上桥,上面车水马龙,一派现代景致。站在桥头眺望山塘街旁边的山塘河,水面幽幽,一条条棚船泊在上面,一盏盏红灯笼高悬两岸,大有武陵人出桃花源的感觉。山塘河由白居易主持开凿,挖土筑堤形成的山塘街。
想不起来的拙政园
那些年我陪客户一次次走进拙政园,现在回想起来,一点印象没有,当年的门票钱白花了。
2021年6月17日早晨,我们打着伞在噼噼啪啪的落雨声中走进拙政园。白墙黑顶绿树相互映衬,刚被雨水洗过的幽幽水面上荷叶田田,分外鲜艳。一堆又一堆太湖石玲珑剔透,一石板小桥折来折去架在水面上,别有一番风味。穿过一个拱门,别有洞天,眼前又是个清代风格的园子,可我真的一丁点都不记得了。在拙政园里溜了一圈,从东门出来,正是我们下榻的酒店。
苏州博物馆的魅力
若只为看展品,苏州博物馆可能会令人失望,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种类并不很丰富。苏博有它独有的魅力,其特色在建筑,苏博建筑群本身便是一件展品。苏博建筑群简洁明快,白与黑是它的主色调,绿树碧水环绕,水上石板桥一座座,与旁边的拙政园相依相伴相,相互呼应着,亦不乏现代元素,宛若一座当代版的苏州园林。苏博只有建成这样,才最能代表苏州吧。
这些建筑造型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手笔。在一间展室的墙上挂有两块精致的深褐色木牌,上面分别写着贝聿铭的话:
建筑是立体的,竖起来给人看,因此,做建筑一定要认真,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我们不能每有新的建筑都向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这两段话不止在说建筑,国家民族所走的路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古树发新枝,别具特色。
东王府旁有个园林博物博
太平天国时期,拙政园是东王府的后花园,和东王府一体。窃以为洪秀全和明末的李自成一样,都是志大才疏,只知道造反却没有安邦之才,一旦成功犹如小人得志,比过去的统治者还要流氓,终究是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东王府旁有个园林博物馆,我们进里面转了一圈,见墙上有个古人画像,一旁的文字说明中写道:
计成(1582-?)苏州人,明末造园家,善画,造园堆垛假山宛若真山,在江南营造“寐园”“石巢园”“影园”。著《园冶》,为世界造园学的最早名著。
明未这位园林建造大师计成所取得的成就,绝对是爱好使然,而非功利心作祟。
园林博物馆的出口处有个虎丘景区模型,我看了,找回一些关于虎丘的记忆。儿子没去过虎丘,妻陪他去,我自由活动。
作者简介:
胡成江 ,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济宁作协“两新”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天池小小说》《小小说选刊》《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多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