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香山彩叶平均变色率约在20%-25%之间,这看似迟到的秋色,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得以打破“香山只有红叶”的定式思维,沉下心来,与这座历史名园,进行一场更为深邃、更为多元的深度对话。
香山公园精心设计了一条“慢游览”黄金路线,让游客在红叶未浓时,依然能收获满满的美好与感悟。
第一站
香山寺——凭栏远眺,静观秋色次第染
不必执着于必须攀登至海拔557米的香炉峰顶。位于半山腰的香山寺及后苑“青霞寄逸楼”,本身就是观赏秋色渐变的绝佳观景台。香山寺历史可追溯至盛唐,历经兴废,近年经精心复建,殿宇恢宏,层叠而上,气势不凡。信步至寺内的“青霞寄逸楼”,凭栏远眺,视野豁然开朗,正好可以平视对面南山坡上红叶林区的变色过程。
第二站
“双红之旅”——一步一景,在秋光中重温峥嵘岁月
这是香山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的核心游览线路。它巧妙地将绚烂的自然秋色与厚重的红色历史完美融合。您的探寻可以从公园东门勤政殿开始,殿前两株元宝枫,它们宛如盛装的佳人,悄然变换着自己的色彩。沿途还能看到很多银红槭、五角枫、银杏、秋紫白蜡等变色植物。然后到达双清别墅,这里曾是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首站驻地。池塘边,六角红亭旁,古树荫下,仿佛仍能聆听到那个决定中国命运的时代回响。随后漫步至不远处的来青轩,这里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当年的办公居住地,简朴的屋舍、陈旧的物件,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充满革命理想的燃情岁月。
第三站
碧云寺——古刹银杏,捕捉金秋的静美时光
若觉山间红叶尚欠几分浓烈,那么与香山公园北门紧邻的碧云寺内,有着数百年古银杏树——“三代树”,此刻正绽放着最为灿烂的金黄。碧云寺始建于元代,建筑群依山就势,层层叠升,布局严谨,气势壮丽。寺内不仅有镇寺之宝——清代乾隆皇帝修建的五百罗汉堂,更有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孙中山先生逝世时曾暂厝金刚宝座塔内四年之久。
深秋时节,寺内银杏,披上金甲,灿烂夺目,与寺庙的朱红墙壁、青灰砖瓦、绚丽彩绘构成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经典画面。
第四站
见心斋与昭庙——寻觅隐藏的园林意趣与建筑奇观
在主线游览之外,香山还散落着诸多“隐藏的宝石”,等待有心人的探访。见心斋是香山内一处极富江南园林风韵的园中之园,一池碧水澄澈如镜,回廊亭榭环抱,环境清幽绝俗。于此小坐片刻,观看池中锦鲤悠然嬉戏,倒映着周边渐染秋色的树影,别有一番玲珑雅致、静谧安详的趣味。而宗镜大昭之庙,简称昭庙,与承德避暑山庄的须弥福寿之庙并称“姊妹庙”。昭庙是一座汉藏结合的大型喇嘛庙,矗立于青山掩映之中,巨大的白台与红台在秋日湛蓝晴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丽雄浑,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色彩搭配,本身便极具艺术观赏与文化研究价值。
第五站
与古树名木的对话——阅读“活”的历史化石
香山公园本身就是一座露天的“古树博物馆”。园内拥有5800余株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它们不仅是植物,更是活着的历史见证者,是沉默的编年史家。在前往各景点的路上,您可以留意那些悬挂着专属“身份证”的古树。在知松园区域,不妨驻足,轻轻抚摸一下苍劲的古松树皮,感受岁月镌刻的粗糙纹理,它们或许已然见证了明清王朝的兴衰更迭、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当前社会的日新月异。每一次驻足凝视,都是一次与百年甚至数百年时光的直接对话,令人顿生敬畏天地、感怀历史之幽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代丽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