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太原,秋高气爽。我再次走进熟悉的晋祠,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文化圣地。与往年不同,这次最打动我的不是古老的殿宇,而是一对特殊的“环保搭档”——张大爷和他7岁的孙子明明。
在难老泉边,这对祖孙正专注地清理着草丛中的杂物。大爷手持长夹,动作沉稳;明明背着迷你环保袋,眼神专注。他们沿着石阶缓行,每一次弯腰都那么自然,仿佛这本就是景区里最美的风景。“咱们太原一直在推动建设城市文明,”张大爷擦着汗说,“我退休了,正好带着孙子为城市出份力。”他告诉我,这样的环保行动已经坚持了大半年,每到周末,祖孙俩就会出现在晋祠的各个角落。
他们的坚持正在产生涟漪效应。一位年轻母亲原本要随手丢弃饮料瓶,看到明明认真捡拾垃圾的模样,立即改变主意,特意多走几步将瓶子投入分类垃圾桶。还有游客主动加入,帮着清理较难触及的角落。张大爷欣慰地说:“现在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维护环境的多了。”
这看似微小的改变,恰是太原市持续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太原以“锦绣太原”建设为目标,将文明旅游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在晋祠等景区,不仅增设了文明提示牌,还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垃圾不落地”等环保活动。张大爷这样的市民志愿者,正是这座城市推动建设城市文明中最动人的力量。
“让孩子从小懂得爱护环境,就是在为城市的未来播种。”张大爷的话朴实却深刻。明明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中,早已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当他骄傲地展示装满的环保袋时,那双发亮的眼睛让人看到文明薪火相传的希望。
夕阳西下,难老泉波光潋滟,整洁的石阶一尘不染。祖孙俩播撒的文明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正如张大爷所说:“每个人多做一点,城市就更美一分。”
这对普通的太原祖孙,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文明的真谛。他们的故事让我深信:当千千万万个“环保搭档”携手同行,太原这座千年古城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文明光彩。文明旅游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是这座城市推动建设城市文明动人的风景线。张焕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