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槐荫区陡沟河畔,已经退休的张老师沿着新修葺的亲水步道缓步而行。河面波光潋滟,映着初升的朝阳,几只鸟雀在浅水处悠闲觅食。“两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水清了、岸绿了,散步的人也多了。”他驻足望向对岸新建的观景平台,语气里满是欣慰,“现在我每天都来这儿散步锻炼,看看‘家门口的风景’。”
这份“推窗见绿、出门亲水”的生活体验,正是济南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围绕“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的整体目标,泉城济南正以系统治理和精细管理为双翼,全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新篇。
水体洁净:从“治水”到“亲水”的跨越
“张老师说得没错,两年前这里确实是一片淤塞杂乱之地。”站在陡沟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展板前,中建济南项目公司综合部经理杨恒,指着屏幕上的对比照片向记者介绍,“通过拓挖河道、清淤疏浚、水生态修复、污水管道‘移河上岸’等系统治理,这里不仅恢复了河流的生命力,更成了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
来自济南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全市已开工治理河道36条(段),累计治理长度83.1公里,消除污水直排口119处。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也持续位居山东省首位。
从“治水”到“亲水”,不仅是治理理念的升级,更是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济南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关注水质数据,更关注老百姓的‘水感受’。”
上午采访时,在德迈信息产业园附近的北太平河段,记者遇到了带着孩子喂鱼的市民赵女士。“以前路过这儿都得捂着鼻子快步走,现在成了我们每天遛娃的‘宝地’。”她笑着说,“孩子在这儿认识了芦苇、菖蒲,还亲眼见过小鸟捕鱼——比上自然课还生动!
人居整洁:“精细”与“温度”的双重奏
午后,历下区芙蓉街附近的一条背街小巷里,环卫工人刘师傅正手持高压水枪细致冲洗地面砖缝。这样的一幕,正是济南全市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缩影。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济南市城建局市容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系统推进了包括城市家具保洁、生活垃圾分类、小区物业服务提升、建筑外立面整饰等在内的16项精细化专项行动,“不仅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干净。”
目前,全市已建成1045个“城管工作站”,将管理服务延伸至社区“最后一公里”;通过“物联网+监控”系统,对693条背街小巷实现24小时智能感知,实时识别垃圾堆积、占道经营等问题;同时,科学设置513处便民疏导点,兼顾城市“烟火气”与市容秩
“路见本色、物见其颜,是市民对城市环境最直观的感受。”上述负责人补充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亿多平方米道路及41万余件城市家具的立体化深度保洁,主次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他点开“济南掌上城管”App后台向记者展示,“仅2024年上半年,我们就处理了约1.2万件市民投诉。垃圾堆积、井盖破损……这些看似‘小事’,却件件关乎民生。”
生态良好:从“绿量”到“绿质”的系统升级
黄昏时分,英雄山脚下的街心公园里,市民三三两两散步闲聊。这份闲适,与官方监测数据形成呼应:2024年,济南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PM10浓度也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表象;本质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提升。”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500平方米以上公园1281个,绿道总长度达1376公里,开放共享绿地209处。“我们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水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与低碳城市建设,目标不仅是增加‘绿量’,更是提升‘绿质’,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全国知名生态文明教育者、济南市民杨长寨感叹:“今天的济南,泉水持续喷涌,空气越发清新,森林渐成网络。‘人在画中游,城在森林里’的理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美丽乡村:“万人下乡”与“千村提升”的蝶变
美丽不止城市。在最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也有怒放的青春之花。
市残联派驻南部山区尧庄村的第一书记徐浩对记者说,初到村里时,不少村民心里犯嘀咕:“俺们村怎么来了一个拄拐的第一书记?”然而,这位“拐杖书记”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做起,协调铺设沥青道路2000米,清理弱电线缆乱搭乱建59处,迅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路平了、线齐了,村里清爽多了。”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徐浩带领大家发展无花果种植,建起种植园,办起直播卖货,吸引上千粉丝和多个社区团购,带动村民增收60余万元。
“第一书记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别人做不成的事,才使我们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村民在无花果种植园里边采摘边说,“现在不仅村里变美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徐浩的经历是济南市“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的生动缩影。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聚焦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推动2383名第一书记、1674家企业团体以及6868名各类专员和顾问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帮扶产业项目2764个,完成水电路等民生实事4157件,开展科技互助、文化下乡等活动1.8万余次。
美丽城市建设,既要看监测数据,也要听市民评价。从城市到乡村,从水体到人居,美丽济南的建设正在全域推进。尽管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但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是向“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乡融合愿景迈出的坚实一步。
夜幕降临,北太平河畔的广场上响起轻快的广场舞曲。两岸灯火倒映水中,光影摇曳。带着小孙女散步的杨女士笑着说:“我不懂什么指数排名,但我能感觉到,现在的济南更干净、更绿、也更美了——这大概就是‘美丽城市’最实在的样子吧。”(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郝倩 王永 冯瑜 郝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